目录一、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地质情况与水文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场地地质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水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四、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回灌井施工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现场布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五、人员及材料设备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劳动力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机械及材料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六、回灌井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工艺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七、回灌井回灌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回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二)回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八、回灌井回填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九、安全文明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安全施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二)文明施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工程概况深圳市上步片区第七单元07-05、07-06地块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以南,振中路以北,四号路以东,现场地东侧紧邻燕南地铁站,场地东侧为工艺大厦和士必达大厦,南侧为华胜大厦(高层)。
西侧为桑达小区多层建筑,北侧振华路下有深圳地铁蛇口线燕南站。
基坑开挖降水对周边建筑物敏感,场地周边为人口密集的商住区,基坑四周存在水、电、燃气和通信管道,为减小我方基坑开挖地下水位降低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产生不利影响,在基坑四周内侧施工18口回灌井,以稳定基坑附近地下水位的水平。
地下水回灌的意义主要有:①增加地下水资源。
②控制和提高地下水水位,防止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水质恶化、地面下沉或导致基坑沉降位移等不良后果。
③地表水常含有许多悬浮物、有机质和细菌,不符合供水要求,将地表水通过回灌,使之转化为地下水,在其渗漏过程中,经过土壤的过滤和净化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④对于含盐量过高或含有其他有害物质的地下水,通过打井、抽排劣质水、回灌优质水,可逐渐改善地下水质。
图1-1 回灌井平面布置图二、编制依据⑴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⑵本工程设计图纸;⑶《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⑷《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⑸《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⑹《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120-99);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⑻《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三、地质情况与水文条件(一)场地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揭露地层为素填土(Qml )、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1))。
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素填土(层序号①):砖红色、灰黄色,欠固结,松散状,结构不均,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建筑垃圾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0年。
现场采填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23.9%;e=0.699; IL=0.14;a1-2=0.32MPa-1;Es1-2=5.9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6次,校正后N值介于3.7~9.5击,离散性较大。
场地内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50~8.50米,平均4.79米。
层底标高2.08~8.93米。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序号②1):深灰色、灰黑色,湿~很湿,软塑状,捏痕深,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含腐殖质及朽木,略具腥臭味,局部夹粉细砂。
取原状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38.9%;e=1.040; IL=0.90; a1-2=0.49MPa-1;Es1-2=4.72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1次,校正后N值介于2.6~4.4击,平均3.4击。
厚度介于0.50~3.20米,平均1.56米。
层底埋深3.30~9.50米,相应标高1.06~7.25米。
2)粉质粘土(层序号②2):砖红夹黄色、桔黄色,稍湿~湿,可塑状,土质粘性好,含少许砂。
取原状土样8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 w=26.4%;e=0.736; IL=0.30;a1-2=0.29MPa-1;Es1-2=6.26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5次,校正后N值介于7.9~14.6击,平均10.6击。
场地内除CK3、ZK5、10等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00~7.30米,平均3.32米。
层底埋深6.00~14.50米,相应标高-3.98~4.48米。
3)粉细砂(层序号②3):灰白色、灰黄色,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30%,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8次,校正后N值介于9.3~15.1击,平均11.6击。
分布厚度0.70~3.90m,平均厚度1.88m。
层底埋深7.50~11.40米,相应标高-1.12~3.25米。
4)砾砂(层序号②4):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25%,含少量卵砾石。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3次,校正后N值介于11.1~19.0击,平均14.0击。
分布厚度1.00~3.60m,平均厚度1.82m。
层底埋深6.80~13.60米,相应标高-3.01~3.15米。
(3)第四系残积层(Qel)砾质粘性土(层序号③):紫红色、褐黄杂花白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状,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不均匀含5%~25%的石英砾,岩芯泡水极易软化。
取原状土样9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28.8%;e=0.802; IL=0.29; a1-2=0.33MPa-1;Es1-2=5.7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67次,校正后N值介于11.4~29.4击,平均17.5击。
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1.60~18.40米,平均8.71米。
层顶埋深13.2~26.70米,相应标高-16.18~-2.57米。
(4)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1))钻孔控制深度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个风化带:1)全风化花岗岩(层序号④1):黄褐色、褐黄色,岩石完全风化,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易散,泡水易软化。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1次,校正后N值介于30.7~45.5击,平均35.0击。
控制深度内,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0.70~9.10米,平均4.37米。
层顶埋深17.00~32.90米,相应标高-6.15~-22.58米。
(二)水文情况1、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
素填土底部赋存有上层滞水,该层弱透水且不富水;孔隙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以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及相邻场地的侧向补给为主要补给源,水量及水位主要受季节控制。
其中粉细砂及砾砂层为强透水层,富水及透水性强,总体水量较大,其余土层为弱透水层。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花岗岩裂隙中,主要受侧向地下水沿裂隙补给,以该类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补给条件,其水量大小及渗透性高低均与基岩各部位裂隙发育程度、裂面特征及其间的连通性有关。
依场地地质条件结合钻探情况分析,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基岩的风化裂隙发育,其分布厚度不一,起伏较大,水量不均匀,一般在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带中的过渡地带水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