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易化手诊医学二

解读易化手诊医学二

解读易化手诊医学金勇良什么是易化手诊医学?一、易化手诊易学的概念:易化手诊是以传统医学的“四诊”为方法,以传统中医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以及易经的三大根本法则与五大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手部的征象进行全方位观察,对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鉴别,诊断出曾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疾病,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或者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

个人观点认为,手诊不能只停留在“诊”的层面,“诊”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诊和治,或者说诊断和治疗,这两者是互相连续的,在诊断完成以后要根据诊断对象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保健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案,以使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

所以完整的手诊医学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能够找出显性、隐性因素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另外,要对身心健康现状有直观的判断;最后,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几个环节要综合应用,以确保生命健康的良好发展。

易化手诊医学五要素定位→定性→定病→定预后→定防治方案二、易化所包含的意义易字的含义:“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日月为易、为明:即阴阳交替,阴阳和合的意思。

另外“易”也代表光明。

2、简易,容易:简单不费力,易如反掌。

3、有亲和力:和悦、和蔼,容易让人接受,平易近人。

4、改变,变动:变易,移风易俗,易地而居,寒暑易节。

5、交换:交易,贸易。

6、易学:特指易经或者周易。

化字的含义:1、变化、转化、改变;例如感化,春夏秋冬四时的转化和变化。

2、融合、吸收:例如融化、消化;3、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例如天地造化;4、乞讨:如化斋。

化斋的原始定义是因为佛陀要僧众消除恭高我慢,用行乞来寓意众生皆父母以及众生皆是供养和相关的寓意。

佛教的化斋也有结缘的含义,结善缘,化因果。

5、教化、开化;根据以上含义,我们用易化来命名是为了说明易化手诊学的整体概况,对这门学术有高度的概括性。

所以易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容易学习和掌握,容易应用;第二是指变化,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在我们的手上反映出来,所以我们的掌纹同样的在发生变化。

第三是指医易同源,用医理和医理的观念解读我们的生命健康密码。

三、易化手诊医学的特征我们所推广使用的实用型易化手诊易学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方便学习,利于推广:1)、易学、易懂、易用:学术理论体系适合现代人的认知,易学易懂,容易理解掌握,容易实际运用;2)、易于普及推广:根据不同疾病所需要具备的手诊信息进行了直观易懂的规律化总结,对疾病的诊断公式化,学习公式化,这样就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记忆和理解,促进我们所发起的全民学手诊的普及工作;2、以易学为体,以医学为用,医易相通:以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易经理念为体。

融合传统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藏象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八卦九宫学说,依次为用。

体用互通。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医者,易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的命题,将《周易》的地位提高,成为中医的必修科目。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辞海》在“易”的词条下有多种解释,“易”是象形字,本义为爬行动物蜥蜴。

其身体颜色随阳光强度的不同而改变。

《明医指掌》:“易者,变易也”;《小儿药证直诀》:“变者,易也”。

“易”还是《周易》的简称。

考诸历代注释,对《周易》书名的理解,基本公认的是“周而不休,变化无穷”之意。

“医者,易也”,一是主张中医临床当随机应变,知常达变,灵活变通;二是强调中医学和《周易》之间的关系。

可见孙思邈所言,是强调为医者要懂得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善于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明的医生。

《医旨绪余》:“医之理,可比《周易》”;张景岳:“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以及孙一奎所说的:“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医者易也,其术不尽于药石。

《推蓬寤语》指出:“医者,易也,其术不尽于药石”。

意思是中医临床讲究圆机活法,重视权变,反对胶柱鼓瑟,墨守成规,临床上只要把握阴阳变化之理,在治疗手段上就不一定拘泥于药物、针灸、砭石等具体治疗方法。

因为善于医者,如扁鹊死生而骨肉,如孙思邈“神存心手之际,意析豪芒之理”,不必以证试方,更不用以病试药,这也是《医便》总结的:“权而用之,毋胶柱而鼓瑟,始可以言医矣。

故曰:医者,易也”。

可见,医易相通,由来尚矣!医易相通的观点在这里不能理解成为医学是比较简单、容易的意思。

养生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始可为之。

但现今有人好养生而不求甚解,喜欢道听途说,认为中医简单易学,只记几味药,抄几张药膳食疗方就好为人师;更有人背几首汤头,懂一点脉诀,结合卜筮技巧就为人诊病,这种观点与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医医医》对此批判道:“此不特门外汉之言,实病医而误尽苍生之言。

不知医之为言,易也,精微广大有如易道,诚合古今中外事业学问,无有难于此者”。

孙一奎亦云:“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亦蠡之测,豹之窥也,恶足以语此”。

中医与《周易》都博大精深,可谓“其言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浅尝者难以问津,浮躁者不能涉猎。

任何将中医学简单化、庸俗化、片面化或神秘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易化代表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3、易化代表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易的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变易、变化、转变。

恒定不变的是常数,变化发展的是变数。

我们可以把生命的“生”看做是常数或者叫做定数,因为人出生就有了生命,所以这是肯定的。

但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不间断的发生各种身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命”是变数。

变数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虽然说不管怎么变化最终都难以逃脱一个“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身心进行正确的养护而提高生存的质量。

由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变的基础是不变,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常是因,变是果,所以在易化手诊学中先天掌纹为常数为定数,后天掌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为变数。

先天定数主要代表遗传方面的信息,比如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三大主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

后天变数提示人体受到各种影响以后身心发生的变化与现状,例如手掌中看到的各种辅线与病理线。

四、易化手诊易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手阴阳:《易传•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就是“阴”和“阳”。

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即太初、太一。

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由七种关于两仪的解释: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

但通常都是指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具足了阴阳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阴阳有整体阴阳与局部的阴阳,根据阴阳的特性我们把手看做一个独立的整体。

由整体的来看,在上为阳,所以把手指作为阳;在下的为阴,所以把手掌作为阴。

如果从局部来看,手指的上节为阳下节为阴;手掌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既然我们知道了阴阳对应手部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据而初步找出手部对应人体的关系。

例如以整体来看,以手指对应头部或者身体的上部,以手掌对应人体的下部。

以局部来看,根据传统的阴阳辩证法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我们可以把手指同样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不同部位。

即以手指的上一节为阳,对应人体的头部或者上部;以手指的下一节为阴,对应人体的下部。

对与手掌来说,同样有阴阳两个属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把手掌的上半部分看做是阳,对应人体的上半部分;把手掌的下半部分看做是阴,用以对应人体的下半部分区域。

其实手部的阴阳还可以继续细化的划分,例如:手背为阳,手掌为阴;正面为阳侧面为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等等。

如此细分下去,无有穷尽。

2、手四象、手五行古代中国人民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而不是道教。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我们都见过太极图,一个圆里一半黑,一般白,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它代表万物循环生生不息,而太极又生出阴阳两仪,就是太极图中的黑和白了,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阴中有阳,阳中带阴,这就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平衡观念。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

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

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

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

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

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客观世界。

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阴、太阳、少阳、太阴。

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东、南、西、北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金木水火”。

四象后来被人们理解为木、火、金、水。

以木为少阳,以火为太阳,以金为少阴,以水为太阴。

“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缺少“土”行)。

“木火金水”代替“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

如果用数字1、2、3、4表示四象,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则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

然而“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阴为阴之所终阳之所始,太阳相反,而1为阳之始,2为阴之始,因此应改为太阴为1,太阳为2,少阳为3,少阴为4,故水1、火2、木3、金4。

根据河图阴阳原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

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

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

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

根据以上原理,现在我们将四象对应于手掌的话,以手的拇指一侧为左、为东、为春。

(注意:不论左手还是右手,都是这样确定)。

四象在手掌的布局方法由食指指掌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至腕横纹右侧缘顶点之间连一条线;再由小指指掌横纹的右侧缘顶点至腕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连一条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