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工基础 第二版 周绍敏主编 《叠加定理》 说课 PPT.
电工基础 第二版 周绍敏主编 《叠加定理》 说课 PPT.
提出设想:如果我们能把复杂直流电路拆分成多
个单独电源作用的简单直流电路,求解后再把各个 结果合成,是不是达到求解的目的呢?
设计意图
在导入部分 提出设想,放置 疑问,引出叠加 定理的内容,并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
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 验证在导入部分的设想。
1.提出设想,设计实验
将一个复杂的电路分为几个比较简单的电路, 然后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再把结 果合成,就可以求出原有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避 免了对联立方程的求解 。
答:说明所提出的设想是可行的 。
总教师提问设想所提出的,正是叠加定理。 结引导学生 在线性电路中,如果有多个线性独立电源同时作用时,
实验
媒体
资源
资源
实验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相对于 单纯的教师讲 授,由学生自 己动手实验, 得出的数据更 具有说服力。
教师课前 制作多媒体课 件,并充分利 用教学视频和 音频展示叠加 原理的内容。
五 、教 学 设 计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实验探究法 启发引导法
创情激趣 实验验证 解题归纳 巩固反馈
第三节 叠加定理
第四节 戴维宁定理
第五节 两种电源模型 的等效变换
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 是分析和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支路电流或电压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利于帮助学生简洁快速的求出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决定实施以“任务”为线索,
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电路图1,变 换开关S1、S2,形成三个 电路:电源E1单独工作, 测R1、R2、R3支路电流, 用I1’、I2’、I3’表示;电源 E2单独工作,测R1、R2、 R3支路电流,用I1’’、I2’’、 I3’’表示;两电源E1、E2共 同工作,测R1、R2、R3支 路电流,用I1、I2、I3表示。
能力 目标
①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计算复杂电路的能力。
② 通过探究从而引出叠加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 目标
① 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 能与同学互相协作、友好相处。 ③ 善于应用叠加和分解的思维方法,即把复杂变为简单,
主编:周绍敏 版本:2006年第二版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葛争光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3.3 叠加定理
教案提纲
一 、目标确立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材处理 四 、资源整合 五 、教学设计 六 、 教学实施
七 、 教学反思
一 、目 标 确 立
知识 目标
① 掌握叠加定理的具体内容。 ② 掌握叠加定理的解题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
11
复习提问,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2
提出任务。设置三个任务。在任务中穿插如下环节。
3
提出设想,实验验证,对比计算,得出定理内容。
4
演示例题,总结解题步骤。
5
课堂练习,巩固定理。
四 、教 学 资 本,以及 学生已具备的 知识基础。
把多元变为单元,以此为桥梁,最终了解复杂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叠加定理的内 容;
(2) 运用叠加定理 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的五大步骤。
难点
(1) 叠加定理的说 明;
(2)应用叠加原理 求代数和时各电流 的正负取值。
二 、学 情 分 析
原有 知识基础
当前 学习能力
需要 改进的
当前
学生在本节 学习能力 之前已经学习过 基尔霍夫定律和 支路电流法,在 此基础上继续探 究复杂直流电路 的求解方法。
请学生根据如下的实验连接图,按照实验的要求, 测出实验数据,并填写在给定的表格中。E1=E2= 17V,R1=1,R2=5 ,R3=2 。
教师讲授, 提出实验设计 目的与依据。
通过实验,让 学生验证导入部分 的设想。为叠加定 理的学习提供实验 依据
2 . 学生根据下面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实验 电路
多数学生没 有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较弱,学习的 学习兴趣还是不 高。
注意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思路和方 法,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培养 他们探索的精神 和科学的态度。
三 、教 材 处 理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第三章 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 支路电流法
3 . 学生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E1=17V单独作用
I1’
7A
I2’
-2A
I3’
5A
E2=17V单独作用
I1’’
-2A
I2’’
3A
I3’’
1A
E1、E2共同作用
I1
5A
I2
1A
I3
6A
4 .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实验电路图中的I1、I2、I3。
如图,E1=E2=17V,R1=1,R2=5 , R3=2 ,用支路电流法求I1、I2、
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分析法
复习提问(3分钟)
教
提出设想(1分钟)
学
程
序
新课任务(37分钟)
设
计
课堂总结(1分钟)
作业布置(1分钟)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务一:实验验证,对比计算,总结定理(12’) 任务二:演示例题,总结解题步骤(15’) 任务三:课堂练习,巩固定理(10’) 整理与归纳,系统掌握知识。 进一步巩固叠加定理的解题步骤。
六、教 学 实 施 过 程
巩固练习 总结归纳 解题示范 实验验证 提出设想
问题1:简单直流电路 中电阻的串联分压公 式和并联时的分流公 式?
问题2:应用支路电 流法的解题步骤?
问题1、2 的提出,让学生 总结之前学过的 内容,达到复习 的目的,并为本 堂课的学习做铺 垫。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尔霍夫 定律和支路电流法及回路电流法,这些方法都可 以求解复杂的直流电路。但是我们看到,每种方 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如果题目中电源数量不多, 但是支路数和回路数较多的话,我们还有没有其 他较为简便的方法来求解呢?
I3 。
学生应用之前学过的 支路电流法求解,得 出结果。小组代表起 来发言。 教师给出最后的答案。 解:I1=5A,I2=1A, I3=6A。
1
请大家比较,用实验得出的三条支路
电流的数据与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得出
的数据有什么关系?
答:是一样的。
2
两组数据相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请 思考。(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