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资产证券化 投资银行 教学课件

第九章 资产证券化 投资银行 教学课件

资产证券化以发行人的部分资产为基础进行融资, 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使这部分资产与企业的 其他资产隔离开来,使证券投资者的收益完全来 自于这部分资产,而不受到企业整体信用状况的 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设计一定的交易结构来实现。 因此,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融资。
二、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1968 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困境,首 次公开发行了“过手证券”,从此开创了全球资产证 券化的先河。
建立利差账户。当未来现金流不能足额 支付证券本息时,由此帐户给投资者一 定的弥补。
银行出具担保函或信用证:发起人要向银行支付 一定费用,而且信用提高程度与所选择的银行信 用等级直接相关。对于银行来说,这类表外科目 既是收入的来源,也包含着一定的风险。
保险公司为证券提供保险:利用保险公司的信用, 来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券化起媒介、催化作用。
8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的内涵、种类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不仅仅是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手段,而且成为资 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目前资产证券化包括:房产抵押证券、汽车信贷应收 款支撑证券、信用卡应收款支撑证券、租赁应收款证 券、公共事业收入(水、电、煤气等)证券、门票收 入证券、保费收入证券等。
华尔街的名言:“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 证券化”。
(3)从属参与。发起人与资产债务人之间的原债务合约继续有 效,且资产也不必由发起人转让给SPV,而是由SPV先发行资产 证券,取得投资者的贷款,再转贷给发起人,转贷金额等同于 资产组合金额。贷款附有追索权,其偿付资金来源于资产组合 的现金流量收入。
信用增级
信用增级可以分为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 用增级两类。 内部信用增级:划分优先/次级结构、建 立现金担保帐户、进行超额抵押等。 外部信用增级:开立信用证、保险、担保 等。
SPV
SPV 的主要业务是购买证券化的资产,并 发行资产支撑证券,最后用资产实现的现 金流来回报投资者。它只是为完成证券化 目的起到一个中介过渡作用 ,本身并不 承担盈利的功能。但是它关涉到证券化资 产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投资者的信心, 证券发行中的增级与评级以及发起人的会 计作账等问题,是整个资产证券化运作得 以成功的关键。
成立政府担保机构,为证券提供担保。
证券化的类型
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有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和ABS(asset-backed security )。
根据基础资产卖方数量的多寡,有单一借款人型和多借 款人型。
根据发起人与SPV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销售次数不同, 有单层销售结构与双层销售结构。
优先/次级结构:将证券分为高级和低级 两部分,高级部分优先偿还本金与利息, 低级部分一般不出售,由发起人自己或 第三者持有。低级部分所得到的本息被 用来作为支付高级部分本息的保证金。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将风险大部分落在低 级部分,从而保证高级部分能获得较高 信用级别。
超额抵押。简洁明了,不需支付第三者 费用。但超额资产在证券末到期前不能 移作他用,流动性受到限制,资产使用 缺乏效率,增加了发行机构的机会成本。
第九章 资产证券化
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含义,融资证券化与资产
证券化的区别,资产证券化的种类,资产证 券化的参与主体和流程。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难点: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本章教学方式: 讲授、提问
*融资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融资证券化多为信用融资,以发行人的信用为基 础进行融资,一般只有政府和信誉卓著的大公司 才能使用。
资产转移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1)债务更新。即先行终止发起人和原始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合 约,再由SPV和原始债务人之间创造新合同,形成新的债权债 务关系。债务更新一般用于资产组合涉及少数债务人的场合。
(2)转让。转让是指发起人无需更改、终止原有合同,只需通 过一定的法律手续直接把基础资产转让给SPV,即交易不涉及 原债务方。
SPV有三种组织形式:SPT(信托型)、SPC (公司型)和合伙型。
3、投资者 4、代发行主体,主要是投资银行,职责是
承销证券。
5、信用增级机构,一般由信誉好、有实力 的金融机构担任。
6、信用评级机构
7、专门服务机构,对证券化资产进行 管理,一般由发起人或其子公司担任。
8、托管人,负责向投资者清偿证券。
9、原始债务人
10、其他中介机构,如律师、会计师、 评估师等。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发起人选择证券化资产,组建“资产池”; 组建SPV; 资产的真实出售; 信用增级; 信用评级; 安排证券销售并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 管理资产池; 资产证券的清偿。
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一般具备的特征
资产的真实出售
资产的真实出售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础资产必须完全转移到SPV手中,这既
保证了发起人的债权人对已转移的基础资产没有 追索权,也保证了SPV的债权人对发起人的其他 资产没有追索权,即“风险隔离”或“破产隔 离”; 第二,由于资产控制权已经从发起人转移到了 SPV,因此应将这些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 上剔除,成为一种表外融资方式。
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 达到一定的信用质量标准。 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即有标准化的契约、现金
流入的期限和条件易于把握。 资产规模大,并尽可能分散。 资产本息的偿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持续期间。 具备上述特点的资产除了各种贷款,还包括基础
设施收费、足球队的门票收入、保费收入、出 租汽车营运收入等。
三、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主体
1、发起人(原始权益人),也叫卖方 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也可以是一般工商企业,如航空公 司、制造企业等。 他们是被证券化资产的原所有者。
2、发行人(特设目的载体,SPV)
也叫买方,他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性主体和 标志性要素。
SPV以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向投 资者发行证券,并用发行收入购买证券化资 产,最终以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还 给证券投资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