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什么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特点(2016-03-22 23:27:39)转载什么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特点每次都说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到底什么是徽派建筑呢简单来讲,就是白墙黑瓦,加上一个标志性的马头墙。

细化的话,可是有好多呢,那些学建筑的孩子们,有多少论文基于徽派建筑的研究分析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它的地理位置。

徽派的建筑当然主要分布在徽州。

可是现在没有徽州这个行政区了,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它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呢“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来,下辖六县:县府所在地:歙县【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汤口镇和黄山风景区,及今绩溪县的坦头、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乡村,今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休宁县璜尖乡、浙江淳安县中洲镇扎源村】黟县【今安徽省黟县(黄山山脉以北的柯村乡、美溪乡和宏潭乡除外)】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板桥乡和花桥乡除外)】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西北部安凌镇除外)】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坦头、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乡村除外)】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含休宁县板桥乡和花桥乡)】”——from 维基百科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徽派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

有人会说,为什么杭州也有蛮多徽派建筑的呢,因为徽州东边一点点就是杭州啊,距离上讲比苏州近多了,当年徽商都是在杭州做生意的,当然会建宅子啊。

那么其他地方为什么也有呢那大概是徽商走南闯北留下的。

(也许是后人重建的。

吼吼,当我没说)远山青黛,清水寒鸭,这样的生活,可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心头好徽派建筑当然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嘛,你们都知道的,结构统一,严谨,什么等级用什么标准清清楚楚,门槛有多高,门口放石狮还是其他,都是有讲究的。

其二,木结构居多,所以特别重视防火。

其三,内饰精巧,就是喜欢先抑后扬,外面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里面却费了多少心思。

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归于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地方,我们就略过了。

我们说说徽派建筑的特点吧,最重要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

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作用:防火、防风、好看。

有象征性,寓意不错。

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

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象征性: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黑瓦(or白墙黛瓦or粉墙黑瓦)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

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来自:宏村以上,是最基本的。

总之看到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应该就是徽派建筑了。

三个特色缺一不可。

因为白墙黑瓦的不一定是徽派建筑哦,比如乌镇那种江南邻水民居,也是白墙黑瓦哟。

不过正经来说,徽派建筑属于江南建筑的一部分,只是变得和其他的不一样些。

左一张,右一张至于为什么是白墙黑瓦,百度搜一下嘛,总之这是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东东。

视觉上来讲,黑白灰,很有地方特点,比如北京那种皇家贵气儿的地方就看不到。

而且百搭啊,春天和油菜花黄艳艳的颜色也好,夏天和绿郁葱葱的树木也好,秋天和枫叶的红色也好,都很好看啊。

冬天和白雪也好搭啊,配个大红的灯笼,过年的意境就出来的是不是。

什么样的人造什么样的房子下面我们再讲些别的徽派风格。

这里要提到一下人文。

什么样的人造什么样的房子,是有道理的。

其一,徽州地区多出商人,徽商发达之后会修祖宅,故而其形制会严整,平面布局多符合儒家气质,重礼制,空间等级比较分明。

这和苏州写意的园子是不一样的。

其二,年轻的男人们都在外经商,所以待在徽州的,大部分都是些妇孺。

注重安全性防盗性。

宅子里面造得灰灰的、暗暗的。

其三,经商的人和文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徽州人是不会像苏州文人那样弄个大池子,养养鱼种种花的。

徽州的雕刻更概括和写意,线条硬朗,而江浙以及福建的雕刻更精细圆润。

总的来说,就是“儒商”气质明显。

understand 就是儒家伦理+商人特质举些例子: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

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

祠堂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

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

图片来源:小树林链接(宏村的祠堂有点特色,进入祠堂的二扇大门不是直对,有点偏,据说是有财不外流。

)牌坊熟知的,莫过于歙县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

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

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so what)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

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多么深刻的儒家印记。

)徽派民居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

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why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这不是我说的啊)。

吉利五行说徽派民居大多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

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

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

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

徽州民居的内部,总是觉得灰灰暗暗的内部陈设讲究徽派民居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

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

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

图片来源:文人风链接内饰三雕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题材众多。

很精美的木雕山野特点忘了说了,徽州呢,是山多,平地少。

所以你看到的风格和别地儿不一样,虽说还是在江南,但在山里的徽州,带着那么一点山野风格。

其实徽州的马头墙多为三段,中间一根很宽,两端很窄,简单而对比强烈,比较有野味,例如宏村月沼边的那些房子。

而苏州民居马头墙多位五段,等长度划分叠落,更为丰富和复杂,比较有匠气。

(from 知乎)经典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地1.看八卦——呈坎呈坎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地方。

它是按《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的,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东汉八卦风水古村落,被誉为“人间天堂、水墨画就的乡村”,中国八卦风水第一村。

2.看古祠堂——南屏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

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

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

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

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3.看牌坊——歙县棠樾牌坊群在距歙县县城十余里的棠樾村,古老的石牌坊,一建七座拔地而起,巍成群耸立在村头一百多米长的石板甬道上。

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

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这七座牌坊,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

3.看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

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

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徽派建筑的形成及风格特点huangmin1017 发布于2013-08-13 浏览286人次徽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当是基于它的风格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

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

歌德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与韵律美,又同时具有可因体现技艺的创新性而产生的新奇美。

这就足以说明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能使设汁思想、技术于段和艺术形象结合为—个整体,并为其实用的设施功能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