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数码产品集散地工程调研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1)一、靖江简况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3)三、城市交通 (6)四、经济开发区建设对靖江经济的推动 (8)第二部分靖江的商业环境研究 (11)一、靖江的商业简况二、靖江人的商业消费习惯 (12)三、靖江人的餐饮、娱乐消费 (18)第三部分本工程定位的可能性分析 (27)一、本工程的SWOT分析二、本工程定位建议 (30)附录一:泰州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机遇 (35)附录二:反思江苏省域发展 (38)第一部分宏观、微观环境分析一、靖江简况1、城市沿革及简况靖江历史上又名马驮沙、阴沙、骥江、骥渚、牧城等。
隋唐时属靖江(海陵);宋朝时隶属泰兴;明朝洪武初年改属江阴;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因地处金陵下游,又扼江海之门户,捍卫全吴,屹然重镇,且以江海多警而立,故名靖江”。
建县后,隶属关系经常变更,明清时隶属常州府,辛亥革命后属苏常道,废道后直属江苏省公署,1932年隶属靖江专区。
建国后属扬州专区,1993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靖江县,设立靖江市。
1996年隶属泰州市。
靖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上海至南京“黄金水道”中心地北岸,与苏、锡、常隔江相望,属国家沿海、沿江两个开发地带的交汇处。
靖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苏北平原南端,地理座标为东经120°15′,北纬32°01′,南与张家港、江阴市、武进市隔江相望,北与如皋、泰兴两市接壤毗连,全市总面积673.1k㎡,其中水面面积198.9k㎡。
靖江扼守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节点,长江航道与全国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在此交汇,区域交通地位极为重要,素有“南北咽喉”、“苏北南大门”之称,是江苏中部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靖江地貌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市内地形平坦,北稍高于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短。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3.9m/s,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119.95mm。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名胜众多,有“苏中小江南”的美誉。
全市总面积665.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63平方公里,长江水域17万亩。
总人口66.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07万人,辖12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6个国营场圃。
2、国民经济2002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41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16.9%;财政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31.7%。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产业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值同比增长5.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趋于合理,种植业结构调优、养殖业比重调高、特色经济规模调大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其中系统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6%、18.1%和18.6%;实施技改工程223个,完成投资11.1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投资工程25个;民营经济长足发展,新办私营企业640家,其中工业企业320家,私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35.3%。
建筑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外埠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建筑业增加值和施工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0.3%、25%。
服务业持续发展。
3、国内贸易200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拥有各类市场47个,消费品市场成交总额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金融保险平稳运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各类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19.1%、13.2%。
4、人民生活2001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5.7%,比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3%,下降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6.04亿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8656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3939元,全市城镇在岗职工6.57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5、概而述之,2002年靖江的经济成就如下,➢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41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16.9%;➢财政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31.7%;➢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其中,系统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6%、18.1%和18.6%。
➢实施技改工程223个,完成投资11.1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投资工程25个。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2384.9万美元,同比增长98.6%;利用民资7.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外贸出口持续增加,自营出口1.32亿美元,同口径增长14.9%;对外合作领域扩大,外经营业额同比增长73.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总投资达5.9亿元,完成了新区和沿江开发区“三园三区”规划的编制、审定。
这些数据,标志着靖江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完成了由恢复增长向创新发展的跨越,标志着靖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一)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基本与国际接轨,产业结构符合市情,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把靖江建设成为开放、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2、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社会文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发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3、城市建设目标在规划期内,把靖江市建设成为既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又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高效、舒适、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4、环境保护目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城市环境质量优良。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1、城市性质:市域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江苏省长江下游中部北岸重要的交通要冲、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港口工业城市。
2、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万人,远期30万人;✧用地规模近期1904.8ha,人均建设用地95.24㎡远期2981.8ha,人均建设用地99.39㎡(三)建设用地规划1、用地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南,城市向西、西北作适度发展,沿江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
2、结构形态规划城市结构形态为一城一区一带一组团的结构形态。
形成一城(靖城)一区(新区)一带(沿江带),城区同新区连成一片,沿江带自成独立组团。
整个用地顺应同三国道、新长铁路的走向,以人民路、南京路为城市发展主轴向南发展,老城区以商业、居住为主,其西、西北、东北为工业用地,新区考虑了市政府的新址,同时设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服务、体育、医院等设施。
沿江带依托八圩镇和长江大桥桥头设施,形成生长点,逐步发展,最终由点到面,与新区形成一体。
3、各类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各项用地组成。
⑴居住用地✧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均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新区建设要以居住小区为单元,旧城改造以居住街坊为单元,坚持开发一片,配套一片。
✧居住用地分为8个居住区,总用地834.9ha。
⑵工业用地✧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充分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满足工业各部门协调运转的要求,工业用地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
✧对城区有严重污染的工厂逐步进行搬迁,或调整用地性质,对不能搬迁和调整的工厂,限期治理,使其“三废”排放和噪音达到国家环保的规范。
市中心区一律不准新建工厂。
✧工业用地布局整个城市的工业用地分为三片:I.城西南工业区,在城西南的新区开辟新工业区,以一类工业为主。
II.城北原有工业区,以化学、机械、纺织为主导,规划保持原有结构不变,并控制其发展。
III.城西片工业区,依托现有的工业,适当发展二类工业,可设置少量三类工业。
⑶仓储用地✧规划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经管的原则安排仓储用地。
生活资料供应仓库宜贴近城区;生产资料供应仓库宜贴近工业区且邻近交通干道;安排码头港区,充分发挥水陆联运的优势。
✧仓储用地布局I.各工业区内划出相应的面积作为仓储面积。
II.在火车站附近建一集中仓库,用地面积28ha。
⑷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市政府迁至开发区内,行政办公用地宜在市政府附近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全市新的行政经管中心。
在大桥立交下安排大桥经管机构。
✧商业金融I.市中心:强化现有骥江路商业中心,结合旧城改造,实施产业置换,优化土地使用,商业设施由沿街“一层皮”向纵深发展,成片建设,提高城市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
II.中级商业金融业:除了市中心外,在长江边新十圩港至老十圩港的沿江地带建设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商业金融贸易区,并结合滨江大道和滨江风景绿化带的建设,形成靖江的外滩。
III.区中心:在城西、城北、城东、开发区、东北区分别建设居住区级中心。
IV.基层服务网点: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时,应按国家有关规范配套建设相应的基层服务网点,按500m左右服务半径增设农贸市场。
✧文化娱乐:完善现有居住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另在开发区新建市博物馆,展览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大型游乐场。
✧体育设施:老体育场就地改造,新区建市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在完善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设3所综合性医院,规划期末床位数达到2100张,平均7床/千人。
✧教育科研:开辟教育科研区,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保留现有教育科研单位,并适当扩大规模。
✧绿地系统:I.公共绿地:人民公园,以山水盆景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水上公园,综合性公园;北郊游乐园,综合性公园;横港植物园,以杉类为主的植物园;长江大桥游览园,综合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在城西居住区、新区居住区、城南居住区,各建一个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结合保护四眼井、钟楼、奎星阁等文物古迹,建设街头小游园;滨河绿化带,在市区主要河流两侧控制宽度为3m以上的绿化带。
II.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规划园林生产绿地有:大桥游览区苗圃、横港苗圃、康兴变电站苗圃、靖江花圃;防护林带:在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30m一50m宽的隔离绿带。
在新长铁路、同三国道、宁通一级公路两侧分别设置50m、40m和30m宽的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
在八圩镇长江大堤外侧设置50m一100m宽的水土保持林。
三、城市交通(一)、对外交通1、铁路新长铁路(国家一级干线)从规划区的东部通过,跨越长江,过江方式是先渡后桥,新长铁路将在越江乡宏盛庄轮渡过江,在业盛圩设待渡场,同时在小桥港西预留桥位,车站设在柏木乡刘家场。
轮渡站位置预留500m一600m的用地控制带,供铁路具体定线和设置轮渡站、待渡站、车辆准备场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