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
这得益于实行了A.工业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五年计划”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3.“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4.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5.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6.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7.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8.“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9.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
“?”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两极格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0.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11.“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12.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13.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14.公约标榜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上述内容应该出自()A.《凡尔赛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15.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C.性质D.结果1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主要指明了()A.一战发生的背景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经过C.二战导致的结果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7.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美国对苏联的关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取得成效B.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C.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8.“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A.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B.俄国已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封建农奴制残余依旧大量存在D.十月革命得益于列宁的正确领导19.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是()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奥匈帝国和德国借机发动战争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20.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C.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21.《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实质的是A.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取消义务兵役制B.重划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C.德国支付大量赔款D.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22.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23.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出的认识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4.“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头市场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着皮毛、瓷器等各种生活用品。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苏联模式的推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没有。
…’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
”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B 符合题意;工业化政策与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排除A;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C;“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与农业无直接的关系,排除D。
故选B。
【点睛】题干中“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是解题的关键,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政府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量征集制,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
2.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D解析:D【解析】【详解】“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是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老巢冬宫的信号,因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十月革命的胜利,D符合题意;第一国际成立是1864年,A不符合题意;二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3月,B不符合题意;巴黎公社革命是1871年,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可知,此内容与巴黎和会有关。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规定德国的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故A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了解《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的实质,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了《九国公约》,美国成为最大受益国,条约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幌子下,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使查里曼帝国分裂,1919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制裁德国,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青年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商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选项C 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发生在1921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A不正确,工业化建设在1928年开始,美国的“冷战”在二战之后才开始,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故答案选B。
9.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揭示的是1947年美国实施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的马歇尔计划;A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杜鲁门总统1947年提出的帮助希腊、土耳其恢复经济,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漫画不符;C项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D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