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体系
由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形式不同,贷款 的期限、风险不同,储蓄的金额、期限不 同,各种不同融资项目的利率是不一样的。 市场均衡利率实际上是以基准利率为核心, 由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形成的 利率体系。
形成机制
• 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 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 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 率—利率全部自由化。
市场资金供求决定
• 由于平均利润率在较长时期内是个相对稳 定的量,因此,受其制约而形成的平均利息率 或一般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也是个相对稳 定的量。 • 而短期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内,在平均利润量为既定的情况下,利 短期内 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及利息率的 确定,是由资金提供者借贷资本家和资金 使用者职能资本家的竞争决定的,对这个竞 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借贷资本的供求。
• 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管理浮动利 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 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且放开了部分利率 现在问题是完善由管理浮动利率到放开部 分利率的转变,逐步扩大利率自由化的种 类和范围,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 首先,在我国利率浮动管理体制建立的初期,还是要继续实行规定存 规定存 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理方法。 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规定存款利率上限,是因为在我国储蓄率高、存款量不断上涨的情况 规定存款利率上限 下,规定上限以限制商业银行利用提高利率作为争夺存款的手段,避 免利率大战,以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稳定金融秩序; 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是为了保证银行资产运用的基本收益,防止以降 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 低利率放款而提供“经济租金”,避免内外勾结吞蚀银行金融资产, 或人情关系贷款行为的发生。 在金融监管比较乏力,银行内部自律管理不很严格,经营行为还欠规 范的金融条件下,采用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同时控制的办 法,是会有积极意义的; •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浮动利率运行稳定后,即可实行只控 只控 制存款利率上限的做法; 制存款利率上限 • 最后,当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后,即可取消利率上限 可取消利率上限,实现完全浮动。 可取消利率上限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
消除对利率的管制, 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市 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利率, 最终形成以 , 中央银行利率为引导, 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 介, 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和 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利率为引导
• 利率市场化不是不要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其实中央银行对基 准利率的设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核心基准利率,为银行间隔夜拆借利 率或国库券隔夜回购利率。 这些利率的基本特征是:它们对货 币市场资金供求状态最敏感,是金融中介机构流动性的边际成 本,是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的参照指标。 • 这些利率通常也是以盯住利率的形式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 的政策目标利率。而以盯住货币数量的形式执行货币政策的中 央银行大多不公布政策目标利率。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时, 作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时,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库券隔 夜回购利率必然相应下降或上升。 夜回购利率必然相应下降或上升 • 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核心基准利率有决定性的影响,所 以也被称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但与我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不 同的是它们不由中央银行行政命令设定,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等市场化手段设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