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
1.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
(1)童谣贯穿游戏中。
传统民间游戏寓教于乐,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喜欢趣味性和娱乐性极强的游戏。
游戏配上诙谐流畅、旋律优美的童谣能明显增加游戏的生动性。
童谣贯穿的传统民间游戏旋律优美、妙趣横生,深受儿童的喜爱。
(2)简单、易上手。
民间游戏需要工具非常简单。
生活中常见的弹球、纸牌、橡皮筋、手绢等物品就能让游戏妙趣横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民间游戏规则简单,几条简单的基本规则几分钟就可以掌握,不需要长时间的基础练习就可以上手,并且玩得很好。
(3)对场地要求不高。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随意性强,对场地要求低,教室、操场、卧室等或大或小的场地都可以开展游戏。
2.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1)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民间游戏在提高儿童智力、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民间游戏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玩好游戏不仅需要肢体协调的运动,还需要大脑灵敏的反应。
一方面,在团队协作的民间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设定战术互相沟通交流,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语言,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智力。
另一方面,旋律优美的童谣贯穿于游戏中,幼儿的乐感得到了培养。
民间游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社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
(2)强身健体。
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和肢体,参与游戏经常需要奔跑、跳跃、追逐。
在游戏中,幼儿生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3)健全
幼儿人格。
民间游戏不单单是游戏,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模仿。
孩子们在游戏中要经历社会上的成与败。
当成功时,不骄不躁,快乐而自信;当失败时,不弃不馁,愈挫愈勇。
民间游戏对健全孩子们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活动环境的创设
虽然传统民间游戏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不同的民间游戏需要不同的场合。
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活动环境。
为了确保游戏能够顺畅进行,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游戏场地。
游戏活动范围较大,需要比较宽阔的地方作为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在操场或重新布置的教室进行。
对场所没有太高要求的游戏,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
活动环境不仅包括场地的选择,还包括活动器材的准备、参与人员的选择。
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协助,教师要提前通知家长以寻求配合。
教师要结合游戏的内容和教育的目标对游戏的活动环境做合理的规划。
游戏的顺畅展开和进行,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改造和创新传统民间游戏
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合理的地方。
对于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幼师可以进行一些改造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适宜孩子的内容删除,增添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在改造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紧紧盯着游戏中的糟粕,还可以在精华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改进。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兴趣
点,利用原有游戏的框架做出更为有益于孩子的游戏。
同时在游戏进行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对常规思维的突破。
这不仅能使游戏更贴切孩子的视角,增加游戏的乐趣,还能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另外,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调能力。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形成乐于分享、协作的人格。
教师:李璐
日期: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