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_模板

(完整版)《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_模板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_模板《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的例1和例2。

教材简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在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国防等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优化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体会和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策方法在解问题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对成年人来说内容简单,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很多小孩子在家不用做家务,第一次碰到这些问题时,就不知如何是好,在学前初步了解到有些学生对沏茶的顺序都还不是很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难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用硬纸片做的烧饼、锅、沏茶的各项工作的工艺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预设情景师:同学们,在节假里你家来了客人你准备做什么呢?师: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茶。

师: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沏茶时要做什么呢?生:、、、、、、师:你们要做这么多事,是吧!那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2、自主设计方案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你们课前准备的工艺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生:、、、、、、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得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

这样小明就可以在8分钟以内完成需要11分钟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让客人尽快地喝茶了。

4、小结师:我们在啊一些事情时,应先确定好做事的先后顺序,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同时做几件事,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点击多媒体)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呢?二、再探新知:原来小明的妈妈要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客人。

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 “烙两张饼呢?” “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上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

每烙完一面,就让学生在这一面上用铅笔做上记号。

先让学生试一试,思考烙3张饼,怎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最少,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并把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展示学生的方案。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 在展示台上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

小组代表来根据表格叙述设计方案,并用图片来演示。

几个小组演示完毕后,教师让大家来比较。

“这些方案,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

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小组活动,并用表格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

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小组活动,进行记录。

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如果要烙6张饼、7张饼……10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看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呢?假如妈妈使用了新式电饼铛,每烙一面饼只需要2分钟,烙3张饼需要几分钟?烙5张饼呢?烙6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学生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让学生可以更加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四、全课总结教师:“这节课大家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例子,大家可以回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 (最后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尝试对知识的运用,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_四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案例知识目标:1、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的数的范围不同,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里着重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法则,适当扩大小数的位数,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法:知识的迁移、对比法、尝试法等教学案例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步骤:一、引子: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下载(一)小数加法的意义(1)教师提问:怎样列式?(2)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二)探究小数的计算法则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例1、3.735+4.075(1)结合整数的计算法则,先试述自己的思路,大家讨论(2)通过列式的过程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证书加法的意义一样(3)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4)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小技巧——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例2、计算12、03+0、875(1)大家商讨(2)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12、03+0、875(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2.教学例2:出示例3(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下载,(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2)通过列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3)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试算,二人板书,教师板书(错误的)(2)观察、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强调出小数点对齐的重要。

(3)延伸思考:教师提问:咱们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大家讨论,发表意见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三、课堂练习:1、个人班级AA制比赛(书写漂亮、计算正确)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12.16+5.3470.4-0.125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例32、出示例3 6.08+12.3+9.7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3、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学生板书4、集体订正3、计算器速算赛先发表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速算赛:每人手拿计算器,老师和学生一起计算,老师一边说数,一边和学生一起输入计算,老师说答案,对的学生马上起立,再算再起立,如此反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