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一“字词条
【一进门】古建筑瓦作部位名称,亦作“一进门儿”,北京地区工匠口头俗语。

特指屋面檐端的第一排瓦件,如筒瓦屋面的勾滴等。

【一块玉】古建筑瓦作术语。

比喻工程质量可嘉。

口语中亦谓之“一块玉儿”、“一块玉交活”等。

【一马三枪】古建筑小木作装修术语。

特指直棂窗棂身上下各置腰串三条的做法。

【一布四灰】古建筑油作术语,地仗做法的一种。

包括一层布、四层灰。

操作过程依次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糊布、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

【一平两切】裱糊作术语。

纸顶棚的一种形式,多用于较矮小的房屋。

从断面看成梯形,中间部分形成一个较高的平面,两侧从平面两端作八字形向下延伸,底边部位与檩子上皮相接,这种作法可增加室内空间的高度。

【一字枋心】古建筑彩画作术语。

又称“一统天下”。

常见于清代旋子彩画枋心内的构图,指彩画大、小额枋枋心内绘于青、绿地之上的“一”字横线纹样。

通常有一字贴金线和一字墨线两种做法。

其中贴金线者谓之枋心金老,墨线则谓之枋心黑老,适用于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及雅伍墨旋子彩画。

【一顺一丁】古建筑墙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

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一麻五灰】古建筑油作术语。

对上下架木、隔扇装修等部位的地仗处理方法。

其中包括一层麻五层灰。

具体工序依次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使麻、磨麻、压麻灰、闸线、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

一麻五灰地仗在古建地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施工中常以此为本增减工序,灵活应变,以适应不同的木面需要。

【一整两破】古建筑彩画作术语。

旋子彩画中最常见的图案。

它是由一个整旋花和两个半旋花所组成的彩画图案,故名。

【一品书散水】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

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

常用于台基周缘。

砌墁时先用条砖沿基底纵向铺设一周,其外边再栽以一圈立砖(俗称“金边”),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

散水的宽窄,一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

【一封出散水】见(一品书散水)。

【一领一叠石】古建筑石作术语。

筑基时,在领夯石上砌一皮条石者称为“一领一叠石”;二皮者称为一领二叠石”;三皮者称为“一领三叠石”。

叠石的多少,视建筑的体量而定。

【一麻一布六灰】古建筑油作术语。

对木构件地仗的一种做法。

其中包括一层麻,一层布,六层灰。

因糊布比使麻牢固程度稍差,其坚固性及耐久性略次于二麻六灰做法。

其程序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使麻、磨麻、压麻灰、使第二遍麻、磨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

【一路瓣找头花纹】古建筑画作术语。

清式旋子彩画找头旋花图案名称之一。

一般在找头绘制旋花部分的宽度约相当于本部位其它构件之整团旋花的头路瓣宽度时,称为一路瓣找头花纹。

【一整两破加一路】古建筑画作术语。

“加一路”是旋子彩画找头部位的一种做法,指在梁、枋、檩等部位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仍留有空地,在此空地再增绘“一路”旋花,即称“一整两破加一路”。

【一整两破加两路】古建筑画作术语。

“加两路”是旋子彩画找头的一种做法。

指梁、枋、檩等部位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仍留有空地,在此空地再增绘“两路”旋花,即称“一整两破加两路”。

【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古建筑画作术语。

加金道冠是旋子彩画找头的一种处理方法。

在找头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还余有空地,此空地又适合安插“金道冠”,即称“一整两破加金道冠”。

【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清式大木作斗栱名称,常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

斗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