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宪章27条【篇一:联合国宪章27条】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期间,苏联于安理会会议离席,以图妨碍安理会通过任何决议。
虽然宪章上的明文规定,但苏联此举却被视为无约束力的缺席。
此后,所有缺席和弃权票都不视为否决,故此常任理事国可以弃权而非否决来表达对议案的不满。
否决权的行使历史上大部分的否决权都是由所行使。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是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
直至2012年,5个常任理事国共行使270次否决权::129次(为121次、8次):83次:32次:18次:10次(1次、9次)俄罗斯/苏联在联合国成立早期,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及后来的外交部长曾多次投反对票,故此他又被称为“否决先生”。
事实上,历史上近半数的否决权的是由苏联行使的——在首10年就行使了79次。
莫洛托夫不断否决接纳新成员国,以报复美国拒绝接纳苏联的盟国。
苏联解体后,继承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俄罗斯仅小量行使其否决权。
美国于1970年首次就危机行使否决权,并于1972年单独行使否决权,以阻挠制裁的议案通过。
自那时起,美国成为最常行使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主要用于否决批评以色列的议案(参见)。
这也是和安理会经常起磨擦的原因,从美国于2003年发动未获联合国授权的可见。
参见:自1946年至1971年,安理会的中国席位都是由代表。
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只在1955年12月13日行使了一次否决权,以阻止加入联合国,因中华民国宣称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
直至1960年,苏联宣称若蒙古不获接纳成为会员国,它会阻止所有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
中华民国政府没有参加投票。
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华民国于安理会的议席后,它第一次行使否决权是于1972年8月25日,以阻止加入联合国。
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鉴于当时印度军队未撤出,且并未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投票反对肢解一个主权国家。
197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的修正案草案。
199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
1999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半年的决议草案,因为该国近年来频繁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建交断交。
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
2008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英国提出的关于问题决议草案。
2011年10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问题决议草案。
2012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问题决议草案。
2012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问题决议草案。
2014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问题决议草案。
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曾10次行使否决权。
中国为五个安理会成员国之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
法国不常行使其否决权。
它在1976年否决承认对岛的主权,因当时该岛居民公投是否对脱离法国管治。
2003年法国威胁美国否决有关的1441号决议,法、美两国因此起磨擦;而巴黎由于跟华府和伦敦在此议题上交恶,遂站向北京与莫斯科一边。
1956年,英国曾与法国联手否决美国要求两国自撤兵的议案。
但是,当美国依据召开紧急会议,并通过撤兵决议后,两国便答应撤军。
英国也曾就独立问题上行使否决权。
重组否决权联合国安理会内的否决权是否合适,一直引起争议。
主要的论点包括:常任理事国已经不再代表联合国内最稳定和负责任的成员国,而且否决权拖慢重要的决策过程。
由于安理会成立至今,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已大有改变,有争论究竟现任常任理事国是否最合适拥有否决权。
另一反对保留否决权的论点是,它不利于迅速和平衡的政治决策。
有言论质疑常任理事国可用否决权作为其盟邦的政治支援,如美国就曾多次否决谴责其盟邦以色列的议案;同理,北京和莫斯科也曾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铁杆盟友的外交利益而对华府和伦敦祭出否决权。
支持保留否决权者相信这对于现今仍是必须的;而且就算取消否决权,安理会仍会在全球议题上,受到“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影响。
扩展安理会会席应否增设常任理事国议席的议题引起热烈讨论,包括新常任理事国应否拥有否决权的议题。
现任常任理事国乐意增设议席,但对扩展否决权抱不乐意甚至反对态度,声称此举会瘫痪安理会,使其失去效用。
除此之外,由、、和组成的“”反驳说现时的安理会只代表1946年的世界,而非2007年的。
此四国声称,安理会须代表更多人口,否则会失去重要性,使联合国沦为般。
四国联盟已展开外交游说,使更多国家支持他们。
但北京强烈反对印度和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另外韩国方面也由于历史因素,倾向于反对日本入常。
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944年8―10月,美、苏、中、英四大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连续举行会议,起草联合国章程。
虽然在成立联合国问题上,各国观点一致,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目标。
特别是美、苏两国,因为意识到战后彼此将成为主要对手,都想方设法在联合国的机构和权力上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规定,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争论激烈,相持不下。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首先是由苏联提出的。
苏联主张苏、英、美、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
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在1945年是由国民党还是由共产党执政还是联合组建政府尚无定论)。
苏联人认为自己在安理会中是少数,如果有了否决权就可保证在安理会中不吃亏。
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
苏联见否决权问题有了阻力,进而提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直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这样苏联就可以有3票的表决权,但美、英两国又不接受此方案。
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同意,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经妥协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
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
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
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席位)。
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英国40次,法国24次。
中国自1971年恢复席位后动用4次。
中国恢复常任理事国席位后,第一次动用否决权是1972年8月否决了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
1971年年底,孟加拉国刚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第二年就要加入联合国。
中国认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尚未签订有关条约,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条件不成熟,投了反对票。
同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中东问题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修正案,因为中国的立场一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认为修正案有失公允因而投了反对票。
后两次是因为涉及到我国的主权问题。
1997年,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台湾有所谓的“外交关系”每年在联合国联署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因而毫不犹豫地动用了否决权。
第4次是1999年2月,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案,理由同样是因为马其顿与台湾建立有所谓的“外交关系”。
事后马其顿有所领悟,很快与台湾断交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记录联合国安理会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中国和俄罗斯对决议草案投否决票,决议草案未通过。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八次使用否决权。
中国目前是使用否决权次数最少的国家。
■ 2012年2月4日,中俄就中东局势(叙利亚)相关决议草案投反对票■ 2011年10月4日,中俄就中东局势(叙利亚)相关决议投反对票■ 2008年7月11日,中俄就非洲和平与安全(津巴布韦)相关决议投反对票■ 2007年1月12日,中俄就缅甸局势相关决议投反对票■ 1999年1月25日,中国就马其顿共和国局势相关决议投反对票■ 1997年1月9日,中国就中美洲:迈向和平的努力决议投反对票■ 1972年9月10日,中国和前苏联就中东局势(巴勒斯坦)相关决议投反对票■ 1972年8月23日,中国就接纳新会员国(孟加拉国)决议投反对票【篇二:联合国宪章27条】《联合国宪章》第27条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限制在实践中使用过吗?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联合国宪章》第27条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限制在实践中使用过吗?《联合国宪章》二十七条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笔者注:安全理事会对于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而求地方争端之和平解决)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也就是说,当常任理事国成为争端当事国的时候…显示全部关注者3被浏览1147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1 个回答默认排序匿名用户2 人赞同了该回答it says:decision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on all other matters shall be made by an affirmative vote of nine members including the concurring votes of the permanent members; provided that, in decisions under chapter vi, and under paragraph 3 of article 52, a party to a dispute shall abstain from voting.the crucial point is, who has the right to invoke this clause. the security council has to vote, and in actual vote the big five would veto any claim that the present controversy is relevantto them. this is a so called double veto. so in this case, even if article 27 was brought up, moscow could have vetoed the decision to deprive its veto power in the crimea conflict. this made the second part of article 27 (3) essentially useless. reference: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篇三:联合国宪章27条】安理会的否决权制度是一种少数可以抵制或阻止多数的权利.所谓的否决权指的是,联合国非程序性事项的决议需要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9个理事国的赞成票、其中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赞成方可通过.这样每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内就享有一票否决权.否决权制度之后的构思是,大国必须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担负主要责任,但是实际上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大国特权.否决权制度,虽然具体规定于《宪章》第27条,但这并非此项制度的全部内容.对安理会决策机制的研究,应包括第23条,第27条,第108-110条三组条文.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程序事项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能有否决权.否决权只能在非程序事项(实体事项)上适用.至此,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没有否决权,或者说还是个疑问呢?非也.双重否决权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每个常任理事国所享有的以投反对票的方式阻止安理会关于实质事项和先决问题的决议通过的权力.依《联合国宪章第27条第3款和1945年中苏美4国代表关于安理会投票程序的声明,安理会关于程序事项以外的一切事项(实体事项)的决议应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的表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可阻止该项决议的通过,安理会成员国就某一事项出现分歧或异议时,应适用实质事项的表决,对此先决问题作出预备性表决,任一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该事项即成为实质事项.常任理事国缺席均不构成否决,预备性表决的情况极少出现.可见,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利用双重否决权,把应该是程序事项的问题“变”成实体事项.不过更重要的是,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八条明确规定:对联合国宪章的任何修改均须经过包括全部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通过.而安理会的成员数量、常任理事国的名单等等都是联合国宪章中写明的.增加常任理事国必须要修改联合国宪章.也就是说中国当然拥有否决权,很明确的.鬼子要成为常任理事国,必然要经过以下程序:联合国机制是否需要改革(扩大);改革方案的通过;联合国宪章的修改(常任理事国的名称是需要写入宪章的);以上每个问题上都可以通过简单地否决让鬼子的梦想破灭.行使否决权的最佳时间是表决改革方案的时候.此阶段根本甚至不会提及鬼子的名称就可以达到目的.根据惯例,弃权不能产生否决的效力.如果中国弃权,鬼子就有希望,中国投赞成票的可能性应该没有.其实,无论中国政府投弃权票还是赞成票,都将无法面对13亿中国人民!并留下诸多千古骂名.二、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定为二年.安全理事会理事国自十一国增至十五国后第一次选举非任理事国时,所增四国中两国之任期应为一年.任满之理事国不得即行连选.三、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代表一人.第二十七条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备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第一百零八条本宪章之修正案经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并由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对于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发生效力.第一百零九条一、联合国会员国,为检讨本宪章,得以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经安全理事会任何九理事国之表决,确定日期及地点举行全体会议.联合国每一会员国在全体会议中应有一个投票权.二、全体会议以三分之二表决所建议对于宪章之任何更改,应经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