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改变人生书的内容简介《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张万祥选编馆藏分类:本书共收集了400位优秀教师在各大报章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的600多句精妙语句。
编者将它们分为十二辑,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总结教学方法与技巧等不同侧面反映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及思考。
《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以教育工作者“有内容、有思想、有文采、有内涵、有时代精神的好语句”为编选标准,共编选了400位优秀教师的600余则精妙小语。
编者给每则教育小语拟写了精练的标题,并将它们分为12章,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修养、总结教学方法和技巧等不同的侧面,反映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和心声。
这是一本汇集着智慧,浓缩着文采,洋溢着真情的书。
读后给人智慧的启迪,人格的陶冶,美的享受。
本书中的格言警句皆出自教育工作者之手,语言质朴,表达精妙,能让读者从中聆听精辟小语,体味教育情节,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因发展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张万祥,是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德育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主讲专家。
从教30余年,担任班主任达26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三好班集体”,获得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的表彰。
发表多篇教育论文,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等多部教育专著,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列入推荐书目,形成了张万祥畅销书系列图书。
本书在整体设计上令人耳目一新,蓝白色为主的色调给人一种简洁、高雅的印象。
护封以白色为主,印有上有钢笔和笔记本,简练之中表达了每一句话简短但意味深长。
封皮为蓝色,上有水印粉笔,既符合本书笔者身份,同时也表达出本书的宗旨:启迪大众,教人智慧。
环衬采用了美国教育家古诺特的名言:“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教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读完之后,令读者不禁有一种敬畏,也令教育工作者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大,教育工作之神圣。
本书作为一本新上市的书籍,是班主任案头系例丛书之一,不仅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认真品读,体味其中每一句话蕴含的意义,感受每一句话表达的情感和责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方法;也适合广大学生和家长阅读,他们可以从中理解每一位教师,巨匠对于教育、学习和人生的看法,可以学习到如何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推荐《一句话改变人生》这本书的理由张万祥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人生》一书。
这本书以教育工作者“有内容、有思想、有文采、有内涵、有时代精神的好语句”为编选标准,精选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积累的教学笔记及剪报,共编选了400位优秀教师的600余则精妙小语。
小语有出自作者的著述,更多是从各大报章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精选。
编者给每则教育小语拟写了精练的标题,并将它们分为12章,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修养、总结教学方式和技巧等不同的侧面,反映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和心声。
名言格言类的书籍虽多,但系统集中地采撷教育工作者精妙小语的却凤毛麟角。
这些凝练小语,;来自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一线的体会及升华,有助于“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为教育工作者及当下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智慧的给养。
值得一看。
在第一章《享受教育幸福》里,连爱芹、邢艳在《责任教育从被需要开始》里说到了老师的幸福:“作为女人,能够孝敬父母,被父母需要,是一种幸福;作为妻子,能够扶持夫君,被丈夫需要,是一种快乐;作为母亲,能够照顾子女,被孩子需要,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能够传播知识,被学生需要,是一种满足。
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们一份责任油然而生,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生活中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说出了我们一线教育女性工作者的心声和思考,受益非浅。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老师看不到“阳光”。
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学生厌学的情况日渐严重,我们老师的“爱岗敬业”降到了低点。
这时,刘福奎老师说“首先要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句话十分浅显,但是道理深刻。
我们教师永远无法选择学生,无论基础好坏、无论行为习惯好坏,我们总要同样地面对他们并进行教学。
但是,如果我们面对这样不“如意”的学生时感到棘手继而产生厌烦感,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样的情绪就容易以致影响我们进而影响教学。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
“幸福不是毛毛雨,教师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心灵和积极工作。
事实上,任何人的幸福都是在同人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工作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获得幸福、享受幸福的主要源泉。
”我们平时总爱盯住学生的缺点或者弱点,总是因此而生气,甚至对学生发脾气,但我们是在教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生活……;我们更应该多看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树立自信,感受生活的精彩。
当你看到你的学生能独立生活,能自力更生时,就会感受到教育给你带来的大大的、有成功感的“幸福”!第二章的《更新教育理念》里,宋玉弘老师认为教室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既然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唯书,不唯教参,不唯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人生的学生时段,处在学校的时间占去多数,而在学校里课堂时间又占去多数,因此,我们只有努力使每一个课堂效率都达到最大化,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命质量,也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容易化,容易的问题有趣化;通过老师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衔接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似曾相似,又疑问重重,欲罢不能,不仅课堂上想学,课外还想探个究竟。
如此课堂就不相信学生会厌学、学不懂。
课堂上都学懂了,又有鲜活的体验,课外就有动力和时间去实现他们的兴趣爱好。
因此,促进课堂效率最大化应是我们每位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
教师只有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认真实践,不断反思,才能确实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章《提升人修养》中江瑛老师对感恩说到:“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愿感恩之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
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
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
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
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更不是阿Q,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
我相信,最温暖的日子来自寒冷,我更相信,最温暖其实是对寒冷的一种谅解,一种感恩中的感动。
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
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书中宋天天老师感慨道:“在水里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我们心存感恩,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只有心存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第五章《守望道德殿堂》中,杨振亭老师说: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
你的声音里有爱,就更容易穿透到辽远的空间;你的目光里有爱,就更柔和地传达温暖的诚意;你的臂膀里有爱,就更坚定地扛起羸弱的身躯;你的双手有爱,就更能轻盈地托起孤寂的心灵。
”只要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得第一点、近一点、有人情味一点,将会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
陶兴国老师说,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冷漠就不再会自私贪婪地在阳光下潜行,关爱和感动就会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那些日渐干枯的心灵滋养得鲜活,充满灵性。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还会居高临下吗?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但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会另眼相待那些“不听话、分数不高”的学生吗?我们还会用我们的冷漠无视那些无助的儿童吗?我们不会,因为爱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
它远离了自私,与名利无关。
它像一泓清澈的水,荡漾在我们的心潭,只是为了浸润每一个春天。
《一句话改变人生》让我受用许久,成为我当下的行路智囊。
是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看的一本教育精华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