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精)
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精)
2.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 劳动力就业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的买方 市场,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 处于被随意支配和处置的地位
3.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拉大
社会处于转轨变型期,收入分配体系处于过渡调 整,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中,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 企业内部收入不平衡现象明显加剧,利益分化,收入 差距拉大的趋向明显。
劳务派遣协议
用人单位(派遣单位)
支付派遣费用等 工资等 劳动合同关系 提供劳动
用工单位( 要派企业)
指挥命令关系
劳务派遣劳动者 一重劳动关系劳动合同 上岗合同
(一)问题
1.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解除不规范。 劳动合同条款上随意变更,随意终止,在实际操 作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引发劳动者与企业的 冲突。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物价上涨幅度的增大,全社会对困难企业和困难 职工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不够,使部份职工的承受 力十分脆弱。
(二)国企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起因
⒈用工形式多元化有悖于劳动法律的规定。
94年《劳动法》实施后,我国全面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劳动合同法用工制度,08年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 法》,强化了劳动合同制度。按照劳动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企业用工的基本形式就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都是合同制职工。 但是,在国企中普遍存在着多元的用工形式,有的多达十 几种用工形式,不同身份的职工不能同等享有权利。
年份
总人口(亿)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9 2010 2011 2012
13.23
13.31 13.40 13.49 13.59 13.68
7.68
7.73 7.78 7.83 7.88 7.93
9.56
9.65 9.72 9.79 9.85 9.89
1.87
1.91 1.93 1.96 1.96 1.95
• 第一次罢工起因: 导火索: 企业拖欠职工工资
根本原因 :
基层工会的问题
合俊玩具厂的工会是典型的 “老板工会”、 “形 式工会”。 企业没有工会、“老板工会” 、“形式工会”
基层工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维权作用
职工自发的群体性事件
例:广州市非公企业职工有困难时求助对象
例:广州市不同类型企业职工对工会的满意度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
——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两个规范
(一)以实现劳动权益(个别劳权)为中心 ⒈劳动就业权。 企业按劳动法规招工,不非法使用童工 依法用工,认真执行工时和休假制度,如需延长 时间应与工会、职工协商并限定在劳动法规定的最 长工作时间内 规范劳动关系中止行为,如解除等,应依法按劳 动合同规定履行权利、义务。
⒉行政化的管理导致“干群关系”紧 张
尽管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年,国家早就明确取消企业领导的 行政级别,企业依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但国企基本上还 保持着领导职务的行政级别和企业内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行政化意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表现就是“官本位” 严重,按照“官本位”的标准制定薪酬管理方案,“官职级 别” 收入差距大。 有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底层员工的工资差距达 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无论是研发设计人员还是技术工人, 都参照“官职级别”标准,而且同级标准都必须低于管理人 员。比如总工程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最高级别只能相当于 “同级副职”,而高级技工职能相当于“行政”中层。导致 职工 之间的矛盾、“干群”之间矛盾,形成了劳动关系不和谐
全民职工 集体职工:大集体和小集体
外来工:外来城镇工和外来农民工 派遣工:内部派遣和外部派遣劳务工 临时工 下岗工:内部下岗临时上岗工和外部下岗临时录用 这些不同形式录用或不同身份的职工,在企业中享有不 同 权利:工资待遇不同、福利不同、社保金缴纳标准不同、晋 升机会不同、民主管理权利不同,甚至加入工会的权利不同。 这种差别所形成的歧视心理是导致劳动关系矛盾发生突发 事件的因素之一。 这种用工制度或形式的差异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此 可能导致劳动争议引起法律纠纷。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 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体的,支付 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 的300%的工资报酬 劳动者在婚丧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其工资。
⒊休息休假权
第二次游行、堵路的起因:
导火索: 企业老板欠薪逃匿 根本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家企业倒闭、关闭, 一些企业负责人拖欠员工工资后隐匿、逃逸。
事件结果:
樟木头镇政府垫付6500多名员工2400多万元工资。 • 政府“买单”的争议
可不可行?
深圳市公安局08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市有370家 企业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现象,涉及3.92万人,拖欠 工资约1.02亿元
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时得到 合理的报酬 《劳动法》规定了工资保障制度,它的基本内容: 第一,最低工资保障。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 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 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劳动法》对劳动者加班应取得的劳动 报酬明确规定
劳动者加班应注意
①加班必须是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只有因工作 上的需要,单位才能要求劳动者加班 ②加班必须由用人单位征得劳动者同意 ③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法律规定。《劳动法》明确 规定了加班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原因下,在 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三小 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在法定节日和法律法规的其它休假节日
其中,职工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位列第一。
思考:
职工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
二个案例的一个共同因素: 劳动关系紧张
一、国企劳动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及起 因
劳动关系——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 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机制从行政化到法制化,劳动关系主体 从固定化到流动化
用人单位
各种类型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
⒉劳动报酬权
常见的企业拖欠及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情形有: ⑴以企业亏损为名停发劳动者工资; ⑵强迫劳动者加班,对不参加加班的员工扣工资; ⑶企业随意克扣员工工资; ⑷企业随意拖延支付工资; ⑸要求职工入股或向职工集资,对不愿参加的职工强行按 比例扣出工资作为股金或集资款; ⑹不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⑺以实物代替现金支付工资; ⑻员工离职时,以交接工作为由拖欠最后一个月工资; ⑼谎称员工工作失误,克扣员工工资。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休假天数安排劳动者 休假,不能任意组织加班。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 元旦,1天(1月1日); 春节,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当日); 劳动节,1天(5月1日); 端午节,1天(农历端午当日); 中秋节,1天(农历中秋当日); 国庆节,3天(10月1日、2日、3日)。 上述节日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 补假
• 事件起因: 导火索: 同行业其他工人罢工后工资得以增长 根本原因: 企业没有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不同行业间职工工资差距大
2005年的数据表明,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 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 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 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 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 业,平均工资达到49435元。平均工资最低的仍然是 农、林、牧、渔业,其工资为11086元。最高行业平均 工资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相差38349元,两个行业的平 均工资水平之比为4.46:1。
2013 2014
2015 2016
13.77 13.86
13.94 14.01
7.98 8.04
7.09 8.14
9.92 9.94
9.96 9.97
1.94 1.90
1.87 1.83
劳动力市场严重的供求失衡 强资本、弱劳工状况
职工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工资)
职工群体性事件
案例二:东莞合俊玩具厂罢工事件
企业介绍 :
香港合俊控股集团成立于1996年,鼎盛时期,在 东莞市和清远市共设有四间生产工厂,雇员1万人左 右,主要生产高档电子玩具、毛绒公仔玩具等。
事件过程
2008年10月13日,合俊玩具厂职工因工厂欠薪举 行了罢工。罢工事发当天,当地政府参与协调,要 求厂方在当天发放一个月的欠薪。第二日,老板和 中高层人员集体消失,数千工人围在樟木头宝山工 业区路旁,拉着横幅讨薪。
2007年6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
• 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进行的一项调 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人
达96.5%
• 要求: 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
提出了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要求
深层次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法律法规的其它休假节日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15-34岁的人为青年) 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我国还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职工群体性事件,是指当发生集体劳动争
议时,劳动者不经过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
两 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而直接采取罢工、 上访、游行、示威、静坐、请愿等集体行 动,以期达到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目标的行
为。
公安部的统计显示: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
市拆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环境
保护等问题,是我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
《劳动法》: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平均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最 高工作时间。我国采用的标准工时制是每日工作8小 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方面的需要,经法定程序, 要求劳动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制的日工 作时数和周工作天数而工作称为加班。加班包括正 常工作日的加点,也包括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的加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