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护理查房PPT讲稿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 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
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
前驱期
•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
•咽红肿,扁桃体上可 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 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
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 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 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
如高热40度以上伴有呕吐头痛,惊厥昏 迷症状时为中毒型,应及早发现及时抢 救。
保持清洁,生理盐水漱口,常喝水,防 唇干裂。
病程2~3周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 气短、眼睑水肿、血尿及关节肿痛等症 状(风湿、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预防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 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 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此期 体温消退,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杨
草
梅
莓
舌
舌
帕
典
氏
型
线
皮
疹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 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诊疗
0.9%NS100ml+哌 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3.375g q12h i v.
5% GS500ml+病毒唑 0.5g qd iv.
临床诊断:1药 物性皮疹?2猩红热?
1.什么是猩红热?
毛囊周 围皮肤水肿、 上皮细胞增生 及炎性细胞
浸润
病理
变化
临床表 现
1
潜伏期
2
前驱期
3
出疹期
4
恢复期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
呕吐等。
•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 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 渗出性膜,软腭黏膜充血,有点 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
潜伏期
•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 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
中,称为“白色杨梅舌”。
•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 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
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护理查房课件
病 例 介 绍
患者:张xx,男,15岁
主诉:于4月11日上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 温未测,伴打喷嚏,流清涕,无咳嗽、咳痰,在当地卫 生室输液两天(头孢克林霉素),患者全身出现红色丘 疹,压之褪色,于4月13日来我院门诊查白C及中性粒C 比例增高,门诊以“猩红热待排”收住我科室。
•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 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 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出疹期
•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 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 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 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
猩红热的分类
诊 断
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
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 杨梅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 特点。
白细胞数增高,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红 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脓液培养可
获得A组链球菌。
抗生素疗法
静素少增病感青
脉过并加程染霉
给敏发剂、的素
查体
T37.6℃、R21次/分, Bp104/66mmHg, P:90次/分,神志清 楚,全身皮肤布满 红色丘疹,压之褪 色,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肿大,咽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双 肺叩诊清音,腹平 软,生理反射存在。
辅检
门诊血常规示:白细 胞20.6×109/L↑(3. 5~9.5×109/L)。中 性粒绝对值16.7×109 /L(1.8~6.3×109/ L)。入院尿酸563.3 umol/L↑(155~428 umol),超敏C反应 蛋白6.5↑(0~0.5mg/ dL)。血清Fe离子6. 0↓(9~32umol/L)
药者症量减常是
,可,。少选治
疗用疗为并药疗
程红程彻发物猩
10 7 10
~
霉 素
至 少
底 消
症 ,
, 早
红 热
日
, 严
天
除 病
病 情
期 应
和 一
短菌
治疗 方案
对症治疗
痛用高 可物热 用理可 生降用 理温较 盐等小 水方剂 漱法量 口。退 等年热 。长剂
儿, 咽或
皮肤护理 隔离与消毒
饮食 休息
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皮肤,勤换洗,勿搔 抓,以防抓伤皮肤。如脱皮可用消毒剪刀修
剪,切忽撕剥以免撕破皮肤而致感染。
呼吸道隔离,直接接触隔离 ,对病房进 行消毒.
给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 食物及海产品。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以减少并 发症发生。
观察 口鼻咽护理 并发症观察
恢复期
•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 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 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
•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 暂时性脱发。
•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达10~20×109/L, 中性粒细胞增加达80%以上,核左移,胞浆
中可见中毒颗粒及窦勒氏(Dohle)小体, 嗜酸粒细胞初期不见,恢复期增多。
疹 退 后 皮 肤 脱 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