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组别:四组组员:张利勇(10915015)张文(10915058)宋骁潇(10915059)李绍昉(10915061)陈会金(10915037)郑褔均(10915007)詹存富(10915044)杨燕青(10915021)袁月(10915057)指导老师:王建波、李坚玲、代普雪、吕荣纲日期:2011年1月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任务 (2)三.绪论 (2)(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概况 (5)(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7)四.区域地质 (7)(一).区域地质概况 (8)(二).区域矿产 (8)五.矿区地质 (10)(一).地层 (10)(二).构造 (10)(三).岩浆岩 (11)(四).矿床特征 (11)(五).矿床成因 (12)六.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文地质条件 (15)(二).工程地质条件 (16)七.工作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储量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指标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矿体圈定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资源量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结束语 .. (19)一.设计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并进行井巷设计和施工设计。
通过本设计,我们将对《露天采矿技术》课程有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参考文献资料,我们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设计中相关的问题。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处事、相互交流、合理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该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初步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采区设计达到下列目的:1 系统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
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2 掌握采区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 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文字编写、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地质普查三.绪论(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概况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位于江城县城南东方向,直距约34km处,行政区划属江城县曲水镇所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12′32″,北纬22°29′26″。
江城县曲水免烧机制砖厂石门坎泥灰岩矿地质普查面积为0.0317km2(采矿权申办区)。
矿区拐点坐标为:普查区周围橡胶树较多,乡村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公路有普查区西侧的江城—曲水—中越边境的国防公路,矿区西边简易的乡村公路与之相连,矿区至免烧砖厂运距约500米,至曲水运距约1.5千米,至江城运距约50千米,交通方便(见图1)。
矿区为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620米,最高海拔743米(矿区东南的无名小山包),最低海拔530米(矿区北西边佳羊河),相对高差213米,属中山中低切割区。
矿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有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由于地貌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坝区及河谷两侧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较高山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多雨无酷暑,冬暖有雾,四季不分明。
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1530mm,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6%,干季(11月至次年4月)早晨常有大雾,是地质工作的黄金季节。
区内水系较发育,属李仙江水系,主要有佳羊河向西汇入整康河后注入李仙江。
区内居民以汉族、傣族为主,杂居少量布朗族、哈伲族,乡镇住地及坝区人口相对集中,大部份山区无居民点或居民点分散稀少。
居民主营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为生,兼营经济作物茶叶,近年来橡胶经济有所发展。
矿区附近居民主要为傣族,多从事农业生产,海拔标高小于900米以下山地多数种植橡胶,大于900米以上坡地种植玉米、甘蔗等作物,凹处种植水稻。
发展矿业对发展当地经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Ⅰ.编制依据(1)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矿区范围批复文件》(新建、扩建、变更矿区范围项目),或者《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项目);(3)《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4)《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评审意见书;(5)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评审意见书的备案(登记)证明;(6)省级以上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建和改扩建矿井的批准文件;(7)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
Ⅱ. 设计原则(1)遵循合理布局、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原则;(2)发挥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优势的原则;(3)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高效、节约的原则;(4)坚持依法开采、安全环保的原则;(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960~1962年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在江城全区范围内进行了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1970~1971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八分队在全区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和区域矿产测量。
曲水希望小学在建学校时曾在工作区内采过石(见附图1)。
总之,通过以上的区调工作,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确定了区域构造格架,指出了区域主要矿产和成矿远景区,基本反映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提高了基础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为后来地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区域地质(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Ⅰ),兰坪—思茅褶皱带(Ⅱ)之云龙—江城褶皱束(Ⅲ),本工作区位于该褶皱束东翼,地层从西到东呈由新到老的关系。
区内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均有出露,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为: 白垩系下统乌沙河组(K1w),侏罗系上统景星组(J3j)、中统小红桥组(J2x),三叠系上统一碗水组(T3y),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下统茅口组(P1m)、西霞组(P1s)。
其中以二叠系地层占优,与泥灰岩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见图2)。
(二 ). 区域矿产由于地处云龙—江城褶皱束,其矿产主要是以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经多年的找矿勘查,区内发现的矿体、矿点不多,主要是矿山以采石场为主。
由于地处云龙—江城褶皱束,其矿产主要是以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经多年的找矿勘查,区内发现的矿体、矿点不多,主要是矿山以采石场为主。
五.矿区地质(一 ).地层矿区范围及外围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泥灰岩矿的含矿层位(见附图1)。
从老到新简述如下: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及矿区外围,岩性为灰绿、灰黑色泥质页岩、凝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夹煤线、玄武岩、安山岩、英安斑岩。
含:Leplodus nobilin?Neospirifer mvvsakhailenois等化石。
厚569m。
为本区泥灰岩含矿层位。
矿区范围内全为泥灰岩,其岩性描述如下:灰绿色、青灰色,泥灰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方解石、泥质、含少量白云石、铁质等。
岩石坚硬、稳固,裂隙不发育。
产状:215°∠64°。
(二) . 构造矿区范围内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不甚发育。
褶皱构造为云龙—江城褶皱束,在工作区内现为一向斜构造,该向斜规模较大,矿区所在位置为该向斜构造的东部,轴向为北西南东向,轴部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地层乌沙河组(K1w)。
两翼依次分别是侏罗系地层景星组(J3j)、小红桥组(J2x)及二叠系地层龙潭组(P2l)、下统茅口组(P1m)、西霞组(P1s)。
(三). 岩浆岩普查区地处沉积坳陷盆地中,岩浆岩不发育。
(四)矿床特征1、矿体特征矿体为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灰绿色、青灰色薄层状泥灰岩中,矿体层倾向南西,矿体岩层厚度薄但稳定,泥灰岩坚硬、岩层稳固,裂隙不发育。
产状215°∠64°,矿区范围内矿层厚大于100米,矿区范围内矿体产状及矿体厚度均较稳定。
对矿山开采非常有利。
2、矿石特征①、矿石结构、构造矿区内的矿石类型简单,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矿石结构为泥灰质结构,构造主要为中--厚层状构造。
②、矿石化学组份及矿物成分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质、含少量白云石、铁质等,化学成主要为CaCO3。
矿石的抗压抗剪能力强,是较理想的免烧砖原材料和工程建筑材料。
③、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为薄层状泥灰岩,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岩石中偶见煤线。
(五).矿床成因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一套陆相地层沉积,在平面上多呈条带状,矿体产于该地层中,为灰绿色、青灰色泥灰岩。
六.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一).水文地质条件矿区矿层位于山坡上,地形坡度较陡,拟开采矿体海拔标高均在540m以上,高于当地最低基准浸蚀面530m,采区内无地面径流,矿层及顶、底板岩石为泥灰岩,为隔水层,地下水补给靠大气降水,矿区范围内汇水面积当量小,但矿体层矿石封闭性较好,不太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及下渗,但只要开采方法得当,采场不会积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二).工程地质条件矿层围岩为薄层状泥灰岩,岩石坚硬、稳固,裂隙不发育,矿体岩层厚度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