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人的字与号PPT课件

古人的字与号PPT课件


.
10
8、假法:
《孔子家语》:“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赐 孔子,荣君之貺[kuàng]赠,赐 ,故名鲤字伯 鱼”
孔子的大儿子出生,国君送来鲤鱼,孔子 以之为荣耀,就借物为儿子取名鲤,因是老 大,故字伯鱼。
.
11
9、类法:
鲁庄公与其父桓公出生之日相同,就命名“同”。
古人在取名格式和斟酌字义上也十分谨慎。据记载“唐宋 八大家”中的“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
1

名是人与人 之间互相区别 的符号,在古 代婴儿出生三 个月后一般由 父亲命名。
.
2
取名五法六忌
五法是: 信法,按出生时的实际情况起名;
义法,以祥瑞起名;
象法,以身体某部位像自然界某物起名;
假法,借万物之名起名;
类法,以和其父相类相关的事起名。
六忌是: 不可用本国国名;
不可用本国职官名;
不可用本国山川名;
化用典故,即从古代的诗文词章所凝聚下来的成语典故中选字取 意变化而成名字。
明末的“钱谦益”,从古训“满受损,谦受益”化用而来。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时,取《楚辞·卜居》“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改名“自清”。
梅兰芳”字“婉华”,名出《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字出 “余既滋兰之九婉兮”。
“戴望舒”原名“朝宗”,取《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诗意, 改名“望舒”。
苏洵专门写了一篇《名二子说》介绍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经 过。
他在文中说“轼”,车横木之谓,作凭靠瞭望用,论重要 性,自不比车轮、车辐、车身,但缺少它,就不是完整的好 车子。
“辙”是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痕迹,久之成车道。轮车之 功劳,自然不会牵连到辙,然而发生了车仆马毙的祸事时, 同样不会牵连到辙。
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建功立业,但 又不会惹祸。取名深思熟虑、精神重视可见一斑。
例如:后稷[ jì] ,姓姬名弃;
传说有邰[tái]氏之女姜嫄[yuán]踏巨人脚 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他叫“弃”
郑庄公,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 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
寤生:逆生。谓产儿足先出。
.
5
3.信法:根据出生地点取名的也多见。
如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其地大渡河古名沫 水,雅砻[lóng]江古名若水,遂合而名“沫 若”。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 不能直呼其名。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
14
古代男子的字
贵族男子的字,在早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表示长幼,常按“伯(孟)、仲、叔、 季”的顺序来表示排行;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 映了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文公的儿子取 名为“恶”。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 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 乎都是单名。李渊,就是单名,李嘉诚就是复名。
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 名多用“建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 “卫东”、“向东”、“立新”等。
重耳(晋文公) 出生时有些畸形,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重瞳子 则令人新颖,孩子的祖父、父母或许听说过上古的 舜帝就是重瞳子。他们给武公的长孙起名“重耳”。
.
7
5、义法:
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显示,太王度其品德必将使周 得以昌盛,故取名“昌”;
隋初唐国公李渊的二儿子被一书生预言“必能济世 安民”,遂取名“世民”
汉代有骠骑将军霍去病,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清代 苏去疾
所见最多的是以吉命名的现象,仅《宋史》列传里 的就有栾崇吉、袁逢吉、王吉甫、孙逢吉、冯吉、张 惟吉、甘昭吉、梁从吉,附传有石保吉、薛惟吉、张 从吉、慎从吉、张吉,可见出现频率之高。
.
8
6、义法:
通过命名来寄予孩子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如“安邦、定国、 广汉、兴霸、泽民、康家、振军、大志、伟业、图强、鹏举、 壮飞”等,很多见,不必大量列举。
“方志敏”名出《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其)
修乃来(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
业上就能有所成就。 )
.
9
7、义法:该类有“仁、义、礼、智、信、忠、 孝、恩、慧、聪、颖、贞、淑、洁、厚、敦、 宽……”等表示传统美德的字,在当今取名 用字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仰贤,是通过取名表达对先哲前贤的仰慕 和效法之情。如“孔宗尼、颜羡渊、周今旦、 萧望何、张希良、李慕白、杜敬甫、王仰维” 等,是在圣贤姓名中直接加仰慕字眼来表达 仰慕之情。
.
12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动物法:如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 凤儿等。
性变法:
女当男养,如亚男、冠男、家骏、家雄;
男当女养,如新妹、宝姬、秋月等。
排行法:如大牛、二牛、三牛、小牛,大囡、二囡、 三囡等。
.
13
夏禹之时,有姓有名而无字,至周代才有 字。
贵族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 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今较多见的是用父母籍贯地命名或组合命 名,如“京生、沪扬、鲁生、汉生;粤汉、 京沪、鲁豫、鲁湘、湘鄂、粤闽”
.
6
4.象法:根据婴儿的外貌特征来命名, 例如:孔子,名丘,出生时有异相——
牛唇虎掌,鸳[yuān]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 如反字。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低而四周高,象其家ng]子且骈胁( pián xié肋骨 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
例如:商代君王的名字即依据生日的十干 纪日来取,如,大丁,外丙、盘庚、武 丁……
作家老舍姓舒,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 日生,正是立春第一天,取名“庆春”。
东汉服虔(东汉经学家)《风俗通义》谓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南朝
宋代王家五月五日生子,便取名“王镇恶”
以消之。
.
4
2.信法:根据出生时的特殊情况取名,
不可用某种疾病名;
不可用牲畜名;
不可用礼器和货币名。
惟恐"以国(取名)则废名,以官(取名)则废职,以山川
(取名)则废主,以畜牲(取名)则废祀,以器币 (取名)则废礼
"(《左传·桓公六年》)。但是实践中的取名之道,作为一种
历史的具体的文化现象,则远远不止这"五法",更不尽为"六
忌"所限。
.
3
1.信法:根据出生日取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