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统一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字撰写,硕士论文字数一般为3-4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为5-6万字。
论文内容要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文内容一般由十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皮;2.英文封皮;3.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4.目录;5.英文目录;6.中文摘要;7.英文摘要;8. 正文;9.参考文献;10.附录;11.致谢;1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3.论文图表统计。
1.论文封面(见附件1)农科类用绿色封皮,工科类用黄色封皮,理科类用灰色封皮,管理学用粉色封皮。
博士论文必须有书脊。
2.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见附件2)。
附于学位论文目录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3.目录格式(见附件4)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第一章xxxxx(四号,宋体)1.1xxxxx(小四,宋体) (1)1.1.1xxx(同上) (2)4.英文目录(参照中文)5.摘要格式(见附件4)1)中文摘要摘# #要(三号,黑体,居中)摘要正文(小四,宋体)摘要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 XXXX;XXXX;XXXX (3-5个主题词)(小四,黑体)格式、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
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6. 纸型、页码及版心要求:论文开本及版芯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版芯要求: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正文行间距:小四号字自然排版。
7.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能度(N)等)。
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8.图表文中图、表名均须加注英文。
图、表标题中,中文采用五号黑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 正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表内无斜线、竖线(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
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
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
如用30km代替30 000m,用5µ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
中英文、罗马字符应统一,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斜体(单位符号、缩写等除外)。
9.论文正文格式如下:页眉:奇数页:沈阳农业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一级标题(宋体、五号、居中)标题:第一章□□□□□(一级标题,居中,三号,黑体,单列一行)1.1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对齐,单列一行)1.1.1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对齐,单列一行)正文:XXXXX(小四,宋体)10.参考文献格式如下: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居中)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一般要求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依次日文、俄文。
中文以作者姓氏拼音在拼音表的先后为序,英文以字母表为序。
在文内不要求角标,在相应位置用括号注上作者(两名以内的作者,标全名;三名以上作者,仅标出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后加“等”)和出版年份。
同一作者的同一年的出版物,在年后以a、b、c等区分,同一作者不同年份的,以出版年份先后为序。
期刊———〔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 出版年.题(篇)名.刊名(版本),卷次(期次):起止页次(字体为五号,宋体)图书————〔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出版年.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页次(字体为五号,宋体)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 出版年.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次(字体为五号,宋体)范例:王强(1999)认为,胚囊体积大,胚囊壁结构特殊。
许多植物胚囊壁由角蛋白或胼胝质组成,有利遗传操作(蔡得田与陈冬玲,1986;Zech et al,2001)。
1.王强. 1999. 植物遗传工程的受体——胚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4):120-130.2.蔡得田,陈冬玲.1986.植物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胚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31(5):427-433.3. Zech W,A. Wulf and B. Brono.2001. Studies on. Nature, 103(3):120-12111.附录(宋体、小四)12.致谢(楷体、小四)13.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宋体、小四)所有作者. 1986.植物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胚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31(5):427-433所有作者. 2005.植物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胚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1(5) (已录用)14.论文图表统计(可放在论文封皮的背面)计:学位论文页(小四,宋体)表格个电子文档要求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必须通过我校图书馆主页的“学位论文提交系统”向图书馆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
提交的电子版学位论文要求如下:1.电子版学位论文应与印刷本内容一致。
因特殊情况出现不一致时,必须给予说明。
2.电子版学位论文应集合为一个word电子文档。
采用其它编辑器编辑的论文,请提交pdf格式文件。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所在学院:年 月 日(四号、宋体、居中)附件1:适用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按照导师的研究方向填写严格按照所在学院名称填写全日制工程(农业推广、兽医)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研究生: 指导教师:合作指导教师:申请学位类别: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 所在学院:年 月 日附件1-1:适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工程(农业推广、兽医)硕士 农业(食品)工程、(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兽医)按照导师所在的学科填写 严格按照所在学院名称填写(2)英文封皮Dissertation for MasterTitle(Times New Roman 18,黑体)Candidate:Supervisor:Speciality:Research Field: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Month date, year分类号:密级:UDC注1博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研究生:指导教师: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所在学院:年月日(四号、宋体、居中)注:博士学位授予通过后需更换正式封皮,格式见附件1-2-1.附件1-2:适用于在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按照导师的研究方向填写如需保密,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严格按照所在学院名称填写分类号:密级:UDC注1博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年月日(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单位名称及地址如需保密,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博士沈阳农业大学200 年月日5个评阅人附件1-2-1:适用于授完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农业推广、兽医)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研究生: 指导教师:合作指导教师:申请学位类别: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 所在学院:年 月 日附件1-3:适用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工程(农业推广、兽医)硕士 农业(食品)工程、(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兽医)按照导师所在的学科填写 严格按照所在学院名称填写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标注和致谢提到之处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已经发表的文字表述,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沈阳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等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论文对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为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做了说明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知识产权和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沈阳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本校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论文知识产权单位为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有权保留本论文的纸质文本和电磁介质文本,有权允许他人查阅和借阅本论文各种文本,有权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方式复制、保存、汇编本论文,有权以不同方式在媒体上发表、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日中 文 摘 要 格 式英 文 摘 要 格 式Abstract书 脊 的 书 写学位论文的书脊用小三号仿宋字书写,上方写论文题目,下方写申请人姓名,距上下页边均为5cm ,如下图:页边页边15pt, Bold目第一章 (1)1 (1)1 (3)1 (6)第二章 谷物干燥的理论分析 (10)2.1 薄层干燥方程 (10)2.2 薄层干燥模型 (14)2.3 深床干燥模型 (14)第三章谷物干燥的试验分析 (18)3.1 试验设计...............................................................18 3.2 试验分析 (23)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30 参考文献.....................................................................32 致谢........................................................................33 附录.......................................................................................35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36 论文图表统计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