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前不久,我和几名同志对我县南部五个乡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村级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水平不高,搞好村级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总的看,随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趋向规范,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

但是,与“五个好”的要求相比,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其主要表现:一是村级班子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不强,“有人管事”的水平不高。

不少同志反映,面对经济产业化的新形势,真正有事业心、有经济头脑的“开拓型”的村班子所占比例大体在30%左右,“守摊型”的班子是大多数。

有的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办法少,能力低。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钱办事”问题远没有解决。

我们调查的5个乡镇,60%以上的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班子无钱办事的问题非常突出。

三是农村各项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做到“有章理事”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这一问题,我们和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探讨。

1、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各乡镇建议上级党委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调度和指导。

对乡镇党委,要重点提高“一把手”的思想认识,促使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关系,既不能离开经济抓党建,形成经济、党建“两张皮”;也不能只抓经济不抓党建,搞“一俊遮百丑”。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党建工作融合到经济工作之中。

2、要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提高,提高村级班子整体水平。

在新形势下,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村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上。

围绕这一目标,今后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在重点抓好后进班子整顿的同时,重视总结先进村的经验,发挥好先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激励二类班子树立开拓进取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班子作出调整;要拓宽视野选人,加强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开拓型、知识型的农村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

3、要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对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干部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总的看,多数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认识,总结推广当地经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鼓励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4、农村制度建设要常抓不懈。

保证村级制度建设形成习惯、长期坚持,县、乡两级必须抓好农村制度建设的督导检查,绝不能时冷时热、时紧时松。

村务公开要“打假”,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要注重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议事会的作用,搞好村民自治,全面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

二、一部分后进村屡整屡瘫,面貌依旧,搞好后进村整顿必须综合治理据统计,我们所调查的5个乡镇共有后进村28个,占总数的9.2%。

这些后进村相当一部分还是以前的老后进。

究其原因,主要是整顿工作中存在短期行为。

其具体表现:一是乡镇党委治理整顿后进村的标准不高,浅尝辄止。

二是工作不深入,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选。

三是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造成村班子屡建屡瘫。

四是乡镇党委缺少扶上马送一程的措施。

后进村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整顿工作的综合性。

搞好后进村整顿,必须坚持“选人”与“治事”相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1、整顿要坚持高标准。

整顿后进村不能搞突击,“见好就收”。

要用“五个好”的标准指导后进村整顿,把班子配强,把路子选准,同时健全落实各项制度,为后进村转化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拓宽视野选人。

选好带头人至关重要。

后进村之所以落后,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在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采取内选、回请、外聘、下派等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切实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

3、要彻底清理遗留问题,为新班子扫除工作障碍。

XX镇西路村常年处于落后状态,去年镇党委回请在县城经商的XXX回村担任了支部书记。

为使新班子轻装上阵,镇党委派出工作组,用20多天时间,对该村内外债务彻底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各种款项20余万元。

目前该村已跨入全镇先进行列。

4、对新班子要扶上马,送一程。

有些后进村,虽然建立了有群众威信的支部班子,但一时“离开拐棍难迈步”,对此乡镇党委、工作组要积极予以扶持。

要教给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指导他们理清发展经济的路子,帮助他们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必要时要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工作组撤离后,要常联系,不断线,防止回潮反弹。

三、农村干部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农民群众最欢迎的是“服务型”、“开拓型”、“公正型”、“清廉型”、“民主型”的干部。

与群众要求相比,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部分村干部事业心不强。

随着农村各阶层逐步分化,一些村干部的价值观逐步发生变化。

与乡镇干部相比,他们感到政治上没有前途,难以跻身“国家干部”的行列;与发家致富的私营企业主相比,一些人自惭形秽,觉得当村干部不划算。

由于以上原因,当前部分村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是相当一批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同志认为,当前真正有经济头脑,能为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子的村支书记大体占30%左右;不少德才兼备的人,往往因为家族小等原因当不上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

三是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

不少村干部留恋大集体时代的管理方式,对民主的、法制的方法心理上不适应。

有的同志比喻说,现在不少干部就象喂鸟人,总希望把群众关在笼子里;而群众则如笼中的鸟,极力冲破鸟笼,获得自由。

四是少数村干部作风不正,为政不廉,存在吃喝、贪占问题。

搞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关键是常抓不懈。

要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制订计划,完善制度,多途径、多形式地搞好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培训形式、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2、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重点是完善目标考核制度。

对那些贡献较大、成绩突出的支部书记,乡镇党委要给予重奖,特别优秀的可聘任为乡镇党政副职。

要在现有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村级干部的待遇。

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一般应高于本村当年人均纯收入。

3、试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

有的同志认为,提高村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单靠教育培训作用是有限的;在乡镇党委主持下,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是提高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的可靠途径。

4、对村干部严格监督管理。

重点抓好“双代管”和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抓真、抓实、抓细。

实践证明,对干部放松教育管理,即使是好村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变为后进村。

5 、注意培养农村后备干部。

要采取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办法,在年轻党员或致富带头户中每村选拔培养2—3名后备干部,由县、乡党委建档立卡、搞好管理,切实解决部分村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四、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与时代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农村党建工作中要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党员听党的话,守纪律,有奉献精神,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农村党员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时新时期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有的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党性意识不强;有的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本色,没本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影响了党员队伍作用的发挥。

二是党内各项制度落实得不好。

有的党员反映村里一两年没有参加过党员会,自己都“找不到是党员的感觉了”。

三是发展党员把关不严,致使少数村存在“家族党”、“关系党”、“裙带党”的问题。

四是党员发挥作用缺少载体。

从我县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真正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农村党员队伍,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党员教育、培训两手抓。

要一手抓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等有关党的知识,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一手抓提高,注意培养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力争每一名党员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

2、严格党的生活会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教育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基本形式,要督促基层组织认真抓好落实。

各乡镇都要建立固定的党员活动日,或学习,或议事,包村干部要定期到村里上党课。

3、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

要适应时代要求,突出时代特点,围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

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学科技、用科技”活动等。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得到发挥。

4、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

首先,要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

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公推公示制,加强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切实解决“人情党员”、“关系党员”的问题。

其次,要注重在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

5、搞好民主评议和评先树优。

对党员的民主评议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通过评议激发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同时使不合格党员得到处置。

要把民主评议和评先树优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党员,在党员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