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D卷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D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七上·靖江期中)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

A . 白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2. (2分) (2017七下·卢龙期中)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③家中摆着唐三彩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 (2分) (2018七下·东台月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 .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第 2 页 共 11 页 B . 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 .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 . 统一了女真各部

4.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

A . 李时珍——《本草纲目》

B . 徐光启——《农政全书》

C . 贾思勰——《天工开物》

D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2分) (2016·金华)

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弱地方权力

C . 抵御外来入侵

D . 维护国家统一

6. (2分) (2018·南通)

《马可·波罗行记》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这一记载佐证了( )

A . 宋明南方商业的繁荣

B . 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 . 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

7.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 张骞 第 3 页 共 11 页 B . 高僧玄奘

C . 鉴真和尚

D . 松赞干布

8. (2分) 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

A . 《荷马史诗》

B . 《俄底浦斯王》

C . 《天方夜谭》

D . 《马可•波罗行纪》

9. (2分) (2017七下·仪征月考) 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一段的是(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10. (2分) (2017七下·宜兴期中)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①③④

11. (2分) (2017七下·南安期中) 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有哪些特点( )

①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融入中原文化②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第 4 页 共 11 页 ③妇女社会地位不高,不允许骑马出行④流行胡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 (2分)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A . 西汉设西域都护

B .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 . 元朝时设宣政院

D . 清朝设驻藏大臣

13. (2分) (2017·祁阳模拟) 清朝前期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八股取士 ③设立特务机构 ④设立军机处 ⑤大兴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④⑤

14. (2分) (2017七下·启东期中)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15. (2分) (2017七下·潍坊月考)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境是( ) 第 5 页 共 11 页 A .

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

B .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 .

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D . 你和你的朋友晚上可以出来吃点夜宵

二、 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 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

17. (2分) (2016七下·张家港期中)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宋代的“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

18. (2分) (2017七下·郴州期中) 元朝郭守敬编制《太阳历》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

19. (2分) (2018七下·无锡期中)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正确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20. (2分) (2018九上·太仓期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再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赴宁波。”。所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三、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60分)

21. (16分) (2018七下·乐业期末)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第 6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 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 (22分) (2018七上·孟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带路)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谴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1) 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 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3) 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23. (22分) (2017·山西)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1)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2) 第 7 页 共 11 页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

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

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②________。

(4)

任务四【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

“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5)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

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