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外交现状与挑战研究

中国外交现状与挑战研究

摘要建国6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本文通过对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布局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困局,认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压缩了中国在亚洲的活动空间,同时复杂的周边关系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误解,都给中国外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要想为中国的发展赢得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中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中国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但也应以更灵活的方式处理。

其次,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时,要坚持“与邻为善”,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的最优选择。

最后,中国应该积极完善公共外交,同时在国际社会中承担起响应的国际责任,以此来消除世界对于中国崛起的错误认识,从而在世界人民面前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关键词:中国外交和平发展道路挑战与对策目录摘要 (I)绪论 (1)一、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 (1)(一)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时代观 (1)(二)多维度的外交战略 (2)(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四)“和谐世界”的理论创新 (2)二、当前中国外交的布局 (3)(一)大国外交越发成熟 (3)(二)周边关系趋于稳定 (3)(三)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不断巩固 (4)(四)多边外交持续推进 (4)三、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4)(一)美国重返亚洲 (4)(二)周边关系复杂多变 (5)(三)西方国家的遏制 (5)四、中国外交路在何方 (6)(一)有限容纳美国重返亚洲 (6)(二)巩固完善周边国家关系 (6)(三)积极完善公共外交 (7)(四)大力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后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中国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由此也触动了国际社会敏感的神经,以西方国家所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为基础的各种针对中国的行动,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布局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从而进一步为中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在各国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和进行交流活动时应该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无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也被视为我国坚决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在稳步前进。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中国外交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时代观“时代主题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1]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对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通过对国际格局进行科学判断,认为“苏美两国打不起核战争,长期的和平稳定是可以争取的”,同时他还认为“发展问题,即南北问题,也是现在世界上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在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先后重申了这一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合作与进步”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时代观,也指明了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要更快的发展,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中国外交需要在不断扩大的国际合作中为中国谋求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杨发喜.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5);1—2.(二)多维度的外交战略外交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的方针路线。

建国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从“一边倒”到“反两霸”,再到“一条线、一大片”,展现了我国越来越开放的一种外交姿态。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我国的外交逐步从以政治为主的单一维度外交,走向了包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的多维度外交。

新的中国外交战略雏形由此显现: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

相较于之前的外交战略,新的外交战略更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更加全面和包容,充分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和平发展的愿景。

(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外交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总伴随着战争与暴力,西方世界也一直在用防御的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威胁论”就能代表他们的态度。

但是面对西方世界的猜疑和担心,我国始终对外坚称并贯彻执行“和平发展道路”。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坚持这一理论的决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世界环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体现,同时也与当前世界的发展潮流相一致。

(四)“和谐世界”的理论创新在2005年4月的亚非峰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了“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主张。

在同年9月的联大会议上,胡锦涛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提出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3]“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既是给全世界人民的和平共处带来了希望,也成为了我国外交特别是多边外交的重要方针,是我国外交在新世纪取得突破的重要指导理论。

[2]金灿荣、董春岭.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J].当代世界,2009年,(09);7—12.[3]袁鹏.“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4);1—8.二、当前中国外交的布局建国60多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外交格局也在不断调整。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表示:“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4]。

这一内容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延续,也奠定了新世纪我国的基本外交布局,被广泛认同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一)大国外交越发成熟“大国是关键”,大国间的外交关系将直接影响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

当前的中国外交,不仅能够比较稳健地处理与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还保持了与大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发展关系。

首先,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习近平上任后首访选择了俄罗斯,足见中国对与俄罗斯关系的重视程度。

访问期间,习近平强调了俄罗斯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了双方在各种核心利益上的相互支持、合作的决心。

其次,在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上,近年来中欧贸易争端不断,李克强2013年的访欧活动可谓迎难而上,他表示“一个繁荣、稳定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中欧关系一直是从大局出发,和平稳定的发展。

再次是中美关系,今年六月习近平会见奥巴马,掀开了中美“跨太平洋合作”新的一页,两国同意通力协作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

(二)周边关系趋于稳定我国想要发展国内的经济建设,良好的周边环境必不可少。

中国一直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稳定。

在东南,我国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了“东盟+中日韩”(10+3)的多边机制,大大改善了中国与东南国家间的关系。

在西南,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在东北,中国在组织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不辞辛苦,为东北创造安全的周边环境发挥重大作用。

在西北,中、俄、哈、吉、塔五国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边境裁军协定,并建立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为西北边境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5][4]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2002年.[5]张清敏.六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布局的发展——党代会政治报告分析[J].外交评论,2009年,(04);34.(三)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依靠。

中国不管是在国际地位的提高、瓦解西方国家在人权上施加给中国的压力,还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等方面,都少不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

今年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南非与刚果(布)三国,表明了我国对非洲国家的重视。

其实早在2006年,我国就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在各个领域上建立“共担、共享、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中非关系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还出席了“金砖四国”峰会以及访问拉美三国,这一系列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事活动,使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四)多边外交持续推进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多边外交日益成为国际间合作的普遍现象。

中国也十分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除了上述提到的“10+3”和“上海五国机制”外,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积极参与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为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中国在中非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系列峰会、G20峰会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也积极展开多边外交活动,[6]持续有力地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

三、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当前中国外交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各种理论指导下,外交布局整体呈现出稳定和平的态势。

但是国际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中国外交在和平推进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美国重返亚洲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高调宣布了重返亚洲战略,她表示“亚洲将是美国未来外交战略的重心”。

最近两年,在军事上,亚洲各国间的冲突和纷争,无论是“天安”号事件还是中日钓鱼岛争议,南海问题还是我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都可以看到美国出面干涉的身影。

同时,美国还向中国周边国家出售先进的武器[6]宫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优化中国外交布局[J].新远见,2011年,(11);19—25.装备,并与它们频繁地举行军演。

在经济上,美国与东盟成员国签订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签订《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试图削弱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