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图 3-10某坝址左岸枯水期等水位线图
1-地形等高线; 2-潜水等水位线; 3-潜水埋藏深度等值线; 4-小溪沟; 5-潜水流向
(3)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用途。
①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即地下水面坡度最大
的方向)。 ②确定潜水面的坡度(水力坡度)。 ③确定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⑤确定含水层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厚度的变化及地下隐状构造。 ⑦确定地下水给水工程位置,及其它工程 施工是否需要采取排水措施。
上层滞水特征:
(1)最接近于地表,和气候、水文条件的变化密 切。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 布区一致(范围很小),排泄体现蒸发和向下渗 透补给潜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在补给量较多的 季节水量多,在干旱季节枯竭。
(2)与土壤水区别,底部有隔水层,作村民供水 水源;土壤水多以悬挂毛细水的状态存在于土壤 中,一般仅能作垂直方向运动(渗入和蒸发),不 能保持重力水,无供水意义,仅对植物生长有作 用。
(一)承压水的概念:
承压水是充满在两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
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当这种含水层中未被水充满时,其性质 与潜水相似,称为无压层间水。
补 给 区 承压区 排 泄 区
承压水埋藏分布图
承压水的特征:
①承压水具有承压性能 当钻孔揭露承压含水层时,在静水压力的 作用下,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 ②承压水的补给区常小于分布区 因具有隔水顶板,大气降水、地表水不能 直接补给,补给区处于地形较高的含水层出露 位置,排泄区位于地形较低的位置。 ③承压水的水量、水质、水温等稳定 受气候影响较小,仅补给区有点影响。
②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联通。大气降水、凝结水、 地表水通过包气带渗入,直接补给潜水。 ③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潜水易受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即潜水的水位、流量、
化学成分等。水质易受人为因素或其它因素的影响。 ④潜水常为民用水源及工农业供水水源。
(二)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1.潜水面的形状及影响潜水面形状的因素
④受地表污染少。
(二)承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 1.承压水的补给条件
一般在承压含水层出露地表,且在地形 上和构造上较高的部位,有大气降水补给, 或地表水补给。
2.承压水的排泄条件
形式:当承压水排泄区有潜水时,直接 排入 潜水;当水文网下切至承压含水层时, 承压 水可排泄于河流或泉;还可通过导水 断层 排泄。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不同介质中的地下水
第一节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一、上层滞水 及其特征
二、潜水
三、承压水
地 下 水 的 类

一、上层滞水及其特征 位于地下水面以上的地带称为包气带, 包气带中的水主要有: (1)土壤水:是指位于地表 以下土壤中的水,主要以 结合水和毛细水的形式 存在,它主要靠大气降水 的渗入、水汽的凝结及 潜水补给。 2)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 图3-1 上层滞水埋藏图 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1-透水层; 2-隔水层; 3-含水层(B-上层滞水; r-潜水) 一般分布不广。
形状反映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反映潜水
流的特点(如:流向、水力坡度、流速及潜水埋藏
深度等)。
影响潜水面形状的因素:
(1)地形地貌的影响;
(2)大气降水的渗入及水;
(4)隔水底板的形状对潜水面的影响。
2.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及潜水等水位线图的意义
潜水面在图上的表示:
⑥可以用等水位线图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
图3-11从潜水等水位线图上判读潜水与地表水补 给关系 (a)潜水补给河水,(b)河水补给潜水, (c)河水一侧补给,一侧排泄潜水。
(三)潜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潜水的补给条件 潜水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为补给。 水质随之变化,补给包括补给来源、补给量、影 响补给的因素等内容。 2.潜水的排泄条件 潜水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为潜水排泄。 在排泄过程中,潜水的水量,水质、水位都随之 发生变化。 3.潜水的径流 自然界地下水从补给到排泄是通过径流来完成 的,因此,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组成了地 下水循环。
地表水与潜水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之关系
(a)枯水季节潜水面倾向河流 ,洪水季节潜水面背向河流; (b)潜水面背向 河流,潜水由河水补给; (c)潜水和地表水没有水力联系; (d)在高水位时, 潜水和地表水有水力联系 ; (e)仅在狭窄的沿岸地带河流对潜水位有影响 .
1-透水层;
2-隔水层;
3-潜水位
三、承压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 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该点的 潜水位,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称为含水层厚度。
潜水特征 : ①具有自由水面的潜水流: 当用钻孔揭露潜水时,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一致, 潜水可能有局部承压现象。靠重力流动,一般潜水流
的水力坡度都很小,常为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
(3)上层滞水形成:
§在某些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局部岩性
变化;在可溶岩中夹有非可溶性透镜体(或透镜 层)时; §在松散沉积物(冲积、洪积)中,夹有粘 土层或亚粘土层透镜体;一般地形坡度较小的 地区,地表径流较弱,大气降水较少随地表水 排走,易形成; §在坡度较陡峻的山区,由于岩性的突变及 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滑坡、坡积物及废石堆 下部。
(1)水文地质剖面图
剖面线方向,包含水位,含水层岩性、厚度、 隔水层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等。潜水面可以是 倾斜曲线、水平线或上拱半椭圆曲线。 (2)潜水等水位线图。
图3-9 甘肃古浪保和附近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1-亚砂土; 2-砂砾卵石层; 3-砾岩; 5-浅变质的砾岩及砂岩; 6-逆断层; 4-泥岩; 7-地下水水位
(4)动态变化极不定, 动态决定于气候和隔水层的位置、分布
范围、厚度及透水性等。当隔水层的分布
范围小,厚度不大, 隔水性不强及离地表 较近时,变化大。
(5)矿化度较低,易受到污染,对工程
建筑有妨害,其上直接与地表相通。
二、潜水 (一)潜水的概念及其特征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多埋藏在地表的第四纪松散 沉积物中,也可以形成于基岩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