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ch3-拉压变形
FN2 F2
F2 ( l1 l2 ) F1l1 ( l )分段 EA EA
2. 分解载荷法
F2 ( l1 l2F ) ( lF1 l1 l ) F l 1 1 )分段 l 2 1 2 lF1( l F2 EA EA EA EA
( l )分解载荷 lF1 lF2
FN2 F ( 压缩)
FN1 l1 2F 2l 2Fl ( 伸长) l1 EA E1 A1 EA
FN2 l2 Fl l 2 (缩短) E2 A2 EA
2. 作图法求节点位移 圆弧法 作圆弧A1A’、A2A’ 切线代圆弧法 将圆弧A1A’用 其切线A1A3代替 3. 节点位移计算
l
A1
B
A
l f A l cos a l tg a sin a AA cos a
(l l ) A1 B A1 A
切线代圆弧
节点位移分析
图示桁架,试求节点 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已知 :E1A1= E2A2=EA,l2=l
1. 轴力与变形分析
FN1 2F ( 拉伸)
横截面内任一点, 任意面内方向上的应变
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泊松比
'
试验表明:在比例极限内,’ ,并异号
-泊松比 (横向变形系数)
Poisson’s Ratio
0 0.5
• 对于绝大多数各向同性材料
• 弹性理论证明: 等温下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 1 0.5
线弹性杆的拉压应变能V来自ε WF l V ε 2 EA
2 N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密度
拉压应变能密度
dV ε
dxdz dy
2
2
dxdydz
2
单位体积内应变能-应变能密度
vε
dV ε
2
2E
2
2
剪切应变能密度
dxdz dy
2
dxdydz
vε
16 3Fl 2 l AA' 2CC ' EA cos 60
( )
§3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应变能概念 轴向拉压应变能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密度 例题
应变能概念 应变能与功能原理
构件在载荷作用点、沿载荷方向的位移-相应位移 弹性体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应变能 V 外力在变形过程中所作之功-外力功 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弹性体因变形所储 存的应变能 ,数值上等于外力所作的功
例 题
例 2-1 F1 = F2 / 2 = F ,求截面 A 的位移
刚体
EA
解:1. 计算 FN与 l
0 M B=
2F1 F2 FN 6F sin 30
l 6F 4 3Fl sin 60 l EA EA
2. 画变形图
刚性杆不变形
3. 位移计算
Ay
i 1
n
FNi li Ei Ai
FN ( x )dx EA(x )
FNi-杆段 i 轴力(设正) n-总段数,l—伸长为正
变截面变轴力杆 取微段dx, 微段变形
FN ( x ) l dx l EA( x )
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拉压杆的横向变形
横向变形
b b1 b
横向应变
b ' b
2. 螺拴横向变形 横截面内任一点、 在任一方向上的应变
4
' 2.22 10
d ' di 0.0034 mm
螺拴直径缩小 0.0034 mm
例 1-2 图示涡轮叶片,单位体积的质量为r ,求叶片横 截面上的正应力与轴向变形 解:1. 叶片外力
处的向心加速度:
E1 A1 FN1 = cos 2a FN3 -用内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方程 E3 A3
联立求解平衡与补充方程
Fcos 2a FN1 FN2 E3 A3 2cos 3a E1 A1
综合考虑三方面
F FN3 E1 A1 1 2 cos 3a E3 A3
综合考虑静力、几何与物理三方面
例 题
例 1-1 长度 l = 54 mm ,内径 di = 15.3 mm,E=200 GPa,
0.3。经预紧后,轴 向变形 l =0.04 mm。试求: (a) 螺拴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b) 螺拴的横向变形 d
解:1. 横截面正应力
l -4 7.41 10 l
E 148.2 MPa
2
2G
例 题
例 3-1 用能量法计算节点 B 的铅垂位移 By
解:1. 轴力分析
FN1 = 2F (拉)
FN2 =FN3 =F (压)
2. 应变能计算
V ε
2 N1
i 1
2
3
2 FN i li 2 Ei Ai
2 N2 2 N3
F 2l F l F l V ε 2 EA 2 EA 2 EA
0
l FN1 ( FN2 F ) 2l 0 2
3. 建立补充方程
l2 2CC' l2 2 2l1
解:1. 应力分析
Fy 0, 2rh F 0
F 2rh
2. 应变能计算
2 F2 dV 2rhdr = dr ε 2G 4rhG
F2 V 4hG
D/ 2 d/2
1 dr r
F (lnD lnd ) 4hG
2
3. 位移计算
FΔ F (lnD lnd ) 2 4hG
外力与 FNi 之间满足静力平衡方程 各 li 之间满足变形协调方程 li 与FNi 之间满足给定物理关系(例如胡克定律) 静不定问题的内力特点
内力分配与杆件刚度有关 一般讲,EiAi ,FNi
例 4-1 求两端固定杆的支反力
解:1. 静力学方面 支反力-2,平衡方程-1,1 度静不定
静不定问题
静不定度 未知力数与有效平衡方程数之差
静不定问题分析
分析方法
求解思路
变形协调条件
建立平衡方程 分析变形,建立补充方程
f ( l1 , l2 , l3 ) 0 li ~ FNi ( i 1,2,3) F ( FN1 , FN2 , FN3 ) 0
补充方程
3. 位移计算
F l ( 2 1) EA
F By W= W V 由 ε 2 可得 FBy F 2 l ( 2 1) 2 EA
2Fl ( 2 1) By EA
(解析) 求节点A的位移? B B
a
A P C
A
C
例 3-2 图示隔振器,钢杆与钢套视为刚体,橡皮的 切变模量为 G 。求橡皮管内的应力 与钢杆的位移
各杆变形间满 足一定关系
变形与受力关系 一度静不定
E1A1= E2A2
平衡方程
FN2 sina - FN1sina 0
FN1cosa FN2 cosa FN3 F 0
变形几何关系
l1 l3cosa
变形协调方程
保证结构连续性所应 胡克定律 满足的变形几何关系 F l FN3 l1cosa l1 N1 1 l3 E1 A1 E3 A3 补充方程
E
'
E
E、 G、 之间的关系
E G 2(1 )
理论与实验均已证实
叠加原理
算例 试分析杆 AC 的轴向变形 l
1.分段解法
FN1l1 FN2l2 ( F2 F1 )l1 F2 l2 ( l )分段 EA EA EA EA
FN1 F2 F1
叶片
ar
2
作用在 d 微段上的离心力:
dF 2 dm 2 rAd
dF rAd
2
2. 叶片轴力与应力
2. 叶片轴力与应力
x 截面的轴力:
FN ( x )
Ro x
2 rAd
( Ro2 x 2 )
2 rA
2
x 截面的应力:
注意受力图与变形图协调: 伸长~拉力;缩短~压力 先画变形图,判断轴力正负
解:1. 问题分析 未知力-4,平衡方程-3,一度静不定
2. 画变形与受力图 3. 建立平衡方程
注意受力图与变形图协调: 伸长~拉力;缩短~压力 一度静不定
先画变形图,判断轴力正负
1. 画变形与受力图
2.建立平衡方程
M
B
FAx l1 FBx l2 0 F FAx FBx 0
5. 支反力计算
联立求解平衡方程(a)与补充方程(b),得
Fl2 FAx l1 l2
Fl1 FBx l1 l2
例 4-2 已知:F = 50 kN,[1] = 160 MPa,[2 ] = 120 MPa ,A1= A2。试问:A1=? A2=?
Ax AA2 l2 ( )
l1 l 2 ( ) Ay AA5 cos 45
小变形概念 小变形:与结构原尺寸相比为很小的变形
应 用:在小变形条件下,通常即可: 按结构的原有几何形状与尺寸,计算约束 反力与内力——刚性假定; 采用切线代圆弧的方法确定节点位移; 内力、应力与载荷成线性 位移与应变成线性
f A AB (l l )cos b l cos a
l aa A F
b
l
cos b cos(a ) cos a sin a ( )2 co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