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5 以内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安排是先1-5的加减法,然后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最基础的知识。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也有利于掌握 5 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材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知识。

(P14-P15 看图数数时,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一一对应。

又如 P17 猴子、梨、桃子、香蕉的对应排列成象形条形统计图)。

教材还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教学材料的选取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呈现方式是设置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体验过程,抽象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新课标中的对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本单元已经得以体现。

二.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的含义、数的组成。

将一个个知识点以较形象的标题单列出来。

如P15 的农家小院主题图,让学生经历数具体的人和物的过程抽象出数,突出基数含义的领悟,便于认读。

P16 在计算器上拨珠和点子图,让学生领会从 2 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加1得到,理解数的顺序。

P17 以“比大小”为标题,先用一一对应排列出猴子和三种水果进行比较,引出关系符合“=”“>”和“<”。

P20的“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P21 以“几和几”为标题教学数的组成。

通过老师和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摆小花活动学习 4 以内各数的组成,再小组合作探索5的组成以及规律。

P23 的练习四是配合这部分内容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1-5的各个数,会用1-5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2-5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符号含义,并知道用关系符号词语来描述1-5以内数相互之间的大小。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数数的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并且数与物要一一对应,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本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1. 1—5的认识……………………………… 3课时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4. 整理和复习……………………………… 1课时5.单元测试……………………………… 1课时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1~5的认识教学内容:1—5的认、读、写及顺序。

教材第14~16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2、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 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数数。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2.游戏巩固上、下、前、后位置。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出示“农家小院”图:农家小院里,一位老年奶奶站在房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脸,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

2.数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

再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3.认、读数字1—5在集体交流是,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奶奶、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

说明:像这样:1为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事让学生找到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提问:这幅图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表示?2、3、4、5的教学过程可以仿照1的教学。

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

(指名演示)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5.学习数序(1)逐次感知1—5的数序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板书:“1”。

用添加珠子的方法继续学习。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让学生将“电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的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1)先在课本上描写,好的作品展示。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四.课堂作业1.教材第16页“做一做”的第1、2题及练习三的习题。

板书设计:1---5的认识1 2 3 4 5●●●●●●●●●●●●●●●课后反思: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1—5认识的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三习题及课件练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题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并且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看图完成习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写数字和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找生活中能用5以内数表示的物体。

二.教学新课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18页第四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这幅图,提问:“图中有几只大象?”(指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还想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2.电脑出示课。

(1)看图填数。

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看图、细心数数的能力。

(2)连一连。

由于一年级学生小,对画直线还比较困难,老师给以指导。

(3)看图图数。

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允许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集体订正。

(4)写出空格里的数。

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明白每个数字的前后两个数和5以内数的顺序。

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19页第五题。

板书设计:1—5的认识练习课1 2 3 4 55 4 3 2 1课后反思: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猴子分水果”主题图,各种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一、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

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二、动手操作,学习“〉”、“〈”、“=”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3、学习“3=3”(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

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5)你还能举出那些数字同样多吗?(指名回答)4、学习“3〉2”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1)举例还有哪两个数可以用“大于号“表示。

5、学习“3<4”方法与前面相同。

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1)区分两种符号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1、2。

2.练习三的3、6题。

板书设计:比多少3 = 3 3>2 3< 4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课后反思: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第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及“做一做”习题,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数数,从1数到5,在从5数到1.2.看卡片口答。

4()3 2()4 4()1 5()2 3()2 4()53.看图回答。

△△☆○△△○☆□△一共有()△。

二、探究新知1.学习第几(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有几个人排队?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同桌说说,然后交流。

重点说出有5人排队,小朋友排第二,他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3个人。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还知道了什么?(要排队买票,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2)做游戏。

请第一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的前3个同学起立。

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做一做”第1、2题。

重点理解第2题的两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吗?5人表示事物的多少,第5表示事物的次序。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练习练习四的第1、2题以及教学课件里的习题。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