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级氢氟酸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氢氟酸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氢氟酸产业行动计划——产业投资建设规划电子级氢氟酸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电子化学品之一,在氟化氢行业频遭限制的情况下,高纯电子级氟化氢却逆势而上,不断有企业增扩电子级氟化氢产能。

随着我国微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级氟化氢需求不断提高。

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

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指导路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条指导原则1、区域协同,部门联动。

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3、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4、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三条产业背景分析电子级氢氟酸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电子化学品之一,在氟化氢行业频遭限制的情况下,高纯电子级氟化氢却逆势而上,不断有企业增扩电子级氟化氢产能。

随着我国微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级氟化氢需求不断提高。

电子级氢氟酸是氟精细化学品的一种,主要用于去除氧化物,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电子化学品之一。

从电子级氢氟酸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左右,我国的电子级氢氟酸开始兴起;到2003年,我国的氢氟酸快速发展且电子级氢氟酸行业的下游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电子级氢氟酸行业转向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年,多氟多投资13500万元,建设年产1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打破了中国对高品质电子级氢氟酸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刺激了其他氟化工企业进军电子级氢氟酸领域。

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子氢氟酸进入成熟阶段,仍需要不断探索,毕竟高品质电子级氢氟酸的制备除需要进行工艺提纯创新外,还需要配套产业的技术创新。

2005年以来,我国氟化氢行业进入产能扩张时代,各地纷纷上马氟化氢项目。

氟化氢生产企业(集团)有50多家,万吨级装置有几十套,超过3万吨的有13家,大型生产装置占主导地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氟化氢生产基地。

自2008年开始,我国氟化氢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08-2012年平均开工率不到65%,产能明显过剩;2013年、2014年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50%;2018年我国环保高压持续,氟化氢产能利用率约为61%。

为抑制行业产能过剩,工信部于2011年发布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提出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

2011年发布的《氟化工产业调整指导目录(2011)》中,除电子级及湿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氟化氢装置已被列入限制类项目,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装置被列为淘汰类。

在氟化氢行业频遭限制的情况下,高纯电子级氟化氢却逆势而上,不断有企业增扩电子级氟化氢产能。

2018年12月,索尔维蓝天拟扩建电子级氢氟酸产能,同时新增一套年产15000吨/年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使电子级氢氟酸总产能达到30000吨/年;2018年6月,鹰鹏集团投资新公司建设二期年产6000吨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2018年1月,天赐材料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氟化氢、年产2.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改扩建项目的公告。

2016年我国电子级氢氟酸产能达18.5万吨,与2015年比年均增长14.91%;2017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其对电子级氢氟酸的需求有所增长,这也推动了电子级氢氟酸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8年估算电子级氢氟酸产能达到24.0万吨。

目前,电子级氢氟酸主要运用在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和液晶显示屏等领域,其中第一大应用市场是集成电路领域,约占电子级氢氟酸总消耗量的47.3%;其次是太阳能光伏领域,占比22.1%;再次是液晶显示器领域,占18.3%。

近年来,随着我国微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陆逐步成为全球较大的液晶显示器(LCD)产业基地,用于集成电路(IC)、薄膜液晶显示器(TFT-LCD)和半导体等清洗和蚀刻剂的电子化学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优势企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长期成长空间巨大。

第四条区位背景分析一年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区域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区域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进出口总额xx亿元、增长xx%,其中出口xx亿元、增长xx%;实际使用外资xx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增长xx%、区域第三。

二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区域第二,税比xx%、区域第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xx%;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xx%;单位GDP能耗下降xx%。

三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xx%;科技进步贡献率达xx%;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xx件,同比增加xx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xx%。

四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元、区域第四,增长xx%;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

xx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推进“强富美高”新城市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以上,进出口总额稳中提效,实际使用外资xx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xx%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xx%、xx%以内。

现阶段,发展既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交织的风险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快重构。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持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四化同步发展,不断激发新的发展潜能。

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统筹实施,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区域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发展中的短板和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资源约束趋紧,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紧缺。

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产业科技创新领军城市。

(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示范区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创新政策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在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企业集群。

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鼓励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其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第五条发展目标到xx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xx亿元,年均增长xx%以上。

第六条主要任务(一)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行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国家和省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标准。

到xx年,重点培育xx家年销售收入超xx亿元企业,培育xx家具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撑、发展潜力大的领军型企业,培育xx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成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行业骨干企业。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相关企业要确立主动融入产业的发展理念,以技术、资金、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下游应用端的合作、联合,突破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阻碍,加快向现代化产企业转型。

通过产业链纵向联合、集团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协作关系,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市场服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