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简介学科:工学门类:机械类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工作;生产部门的产品发展研究;CAD技术及各种图形的研究、应用、软件开发及教育工作。
目前国内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
专业排名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机械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实践教学: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原专业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部分)、汽车与拖拉机、机车车辆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真空技术及设备。
就业数据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表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综合介绍制造业恐怕是人类最原始的工业了,从简陋的石头工具到精密的卫星,从使用松疏的木头到坚硬的金刚石,每一步都体现着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在当今,如果缺少了制造业的支持,不可一世的信息技术产业终究只是空谈而已。
但对这一专业,很多同学存有偏见,认为所谓的机械制造就是天天和笨重的机床、冷冰冰的零件打交道,其实这种想法早已过时了。
伴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现代制造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
现代制造系统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计算机化,所有机械零件的设计、制图、产品规划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以前脏兮兮的、满脸油污的机械制造人员形象已经大为改变,更多的工作人员是坐在计算机前面,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富有创意和想像力的设计和监控工作。
在现代机械制造中有一些很热门、很尖端的课题,如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微机械加工,这些都是制造业研究的前沿。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就是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它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
从事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制造概念,还要有一种整体系统规划的意识,这正是将来制造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现今的工业之所以不太发达,不仅仅存在理论的缺陷,还在于制造技术和人才的缺乏。
举一个可能令同学们惊讶的实例,中国之所以生产不出高性能的CPU,不是因为中国不具备生产CPU的理论,实际上这一理论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中国的制造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精度远远低于要求。
同样一块芯片,国外可以比我们多打几百倍的微细小孔,同时还能保证精度,而我们则做不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制造业的悲哀。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机械制造是一项既艰苦又没有前途的工作,实际上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就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
经济学专家对当今的世界经济不景气,特别是日本泡沫经济失败进行反思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当前的工业过于注重表面的繁荣而没有加强基础的物质生产。
所以在未来的生产中,资金将向着基础制造流动,机械制造方向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中国的目标,是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发展成一个工业强国,可以想像,制造业也一定会受到高度的重视。
同时必然要淘汰过时的技术和人员,而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思想的人才,正是将来制造工业的脊梁。
你是否已经准备摒除偏见,大胆选择这个专业呢?现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两个工具,同时获得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训练。
该专业在知识结构中充分体现机械、电子并重的特点,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等工作。
专业教育发展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该专业最早于1952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也相继成立了该专业。
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其中包括机械科学研究院的雷天觉教授(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蔡鹤臬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张伯鹏、王先逵教授等一大批重要人物。
“文革”期间,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对该专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因为高考制度受到冲击,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研究水平低下之类的现象极其严重,具体表现在计算机在西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已开始广泛应用,CAE/CAD/CAM/CIMS已然形成,而我国却到199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才成立该专业并且是我国惟一的一个博士点。
目前国际上该专业发展迅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均对此极为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和计算机应用结合的层次、程度、范围均日益加深,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CAE/CAD/CAM/CIMS已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其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已不在局限于计算机技术,系统观整体观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升空间广阔,上升速度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专业教育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导致该专业学科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现在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全国著名高校均开设了此专业。
各高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理论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大大加快。
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蔡鹤臬教授(1990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该专业的博士点)、清华大学的张伯鹏教授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才需求的增长,目前该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每年招生量大约在十万名左右,继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已有五六万名毕业生学成毕业,工作在机械、电力、化工、交通、水利、钢铁等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目前国际上该专业发展动态具体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的多学科结合的程度加深,广度拓宽,层次增多。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NC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日益明显。
日本三菱重工,德国西门子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即是其典型范例。
计算机技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机械基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控制思想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大踏步前进,电子技术的日益精密化、集成化、微型化,预示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美好明天的到来。
粉碎林彪、“四人帮”后,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口号,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人才的培养变资源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规模化的总体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数量上,还要在质量上,都必须满足国际化、工业化的总体要求,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机械行业过去是工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部门,现在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航空航天业等重要行业的工业化、自动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机械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使命任重而道远,关系着为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的前途。
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的机械行业相对落后,再加上全球性的机械制造业的一定程度的萎缩,使我国的机械行业在参与世界竞争的过程中步履维艰。
但是,怎样借助新技术在传统机械行业上大胆应用,大胆实践,从而把机械行业水平向前大踏步推进便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可以这样讲,谁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将在未来机械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的国民生活与机械行业密切相关,便是最好的证据。
因此随着机械行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机械行业的美好明天是一定会到来的。
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总体趋势已是不可避免。
就业状况及趋势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工作;生产部门的产品发展研究;CAD技术及各种图形的研究、应用、软件开发及教育工作。
研究对象和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物料运输、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验、柔性制造单元及车间、自动化仪器设备及系统等。
目前国内该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据市场调研结果表明,全国供不应求的趋势极为明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其人才培养强度,以及机械行业生产水平上台阶的现实的紧迫现状是导致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然而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无论在学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具体工作上的应用均意义重大。
国家政府部门根据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现状,推出了“三改一加强”的产业管理政策,以促进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生产工作效率和国民的生活水平。
所谓“三改一加强”,其中即包括对现有企业陈旧设备的改造,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这种改造不是对单纯某个设备的改造,而应用整体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要在现代化、自动化、连续化的层次上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许多人才在该领域研究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蔡鹤臬教授作为航空航天部任命的机器人总设计师,主持机器人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