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现状分析内容摘要:技工院校一体化改革是目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要加强把工学结合和产教结合作为办学的整体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提出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切实提高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

当前的院校要整合教育资源,从教师到课堂全方面创新教育手段,培养双师型教师。

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目前现状希望对研究创新路径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现状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升。

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之下,技工院校应该把技能产业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师团队里。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融入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同时技能教育要以学生实践成效为目标,做到专业学习与实践操作的齐头并进,做好课程顶层设计,才能让一体化课堂改革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对学生的技能教学和社会的人才培养。

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现状1、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对于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目前职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理念单一,只注重于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企业的技术需求,知识的理论概念于现实的生产实际产生偏差。

同时由于教学缺乏对行业实践的具体分析,学生的技术学习就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味的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无法将理论和技术形成完整的体系。

目前教育手段也停留在传统阶段,课程学习停留课本和课堂,没有运用好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全面的融合教育体系。

2、教学实践缺乏建设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目前的技工院校教师只是偏重于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经验。

学生具有差异性,思想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政教育也更不能以偏概全。

技工院校有固定的二加一课程模式,在其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到学校所对接的企业和校企合作单位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但对于目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却很能将学生带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来,技术教育缺少接触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严重匮乏。

3、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从教材内容来看,课程教材的编写更新时间跨度大,目前的教材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强调对理论的整体把握,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而目前的教材缺乏完整的结构框架,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对技术的进行深入开发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课堂内容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社会的实时技术需求的引用较少,对更新的技术没有到位的讲解,不利于学生观念和思维的更新和进步。

从教育体系上来看,技术院校教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缺乏教材与网络信息的融合教学。

二、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1、坚持教育为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与课堂之间的媒介。

技工院校的专业学习以理论的概念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知识为基础,在两个知识理论上开展技术的实践。

专业本身的理论抽象性和操作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研究。

教师不能一味传授知识,单一的让学生进行记背,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逻辑思维,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和正确操作,参与到生动的教学实训中来。

在课程中,要重点从技术理论教学转移到学生思维能力学习上来,要注重于提高教师自身对技术知识的把握,保持自身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

2、坚持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无论是开展技术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实施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弱,技术理论知识本身又复杂抽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部分学生实地操作时很吃力。

这就要求技术专业教师要坚持差异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在技术实训实施活动中,通过巡回指导,对较弱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在课堂中理解数控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中总结操作经验。

3、坚持实践为核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职业技术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上的自主操作和课下的职业技术实训。

通过让学生熟悉各种技术工具的结构和用途,积极参与近技工设计和实践加工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

职业及时的实训活动是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操作技术机器的过程中融入知识学习,在制定专业零件的过程中,熟悉加工工具的用途和技巧。

在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活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一体化课程的改革途径1、创新高校管理,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要提高管理模式的层次性,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配合,培养技术人才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全解决的,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配合和长期的坚持引导。

一体化教学的深入开展需要外部手段的监督和教师队伍的优化学校通过机构改革要强化考核评价制度,在立足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健全激励机制,构建权责分明的教师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经济支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学科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从多方面入手,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有实效性成果。

在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

2、形成校企合作,提供专业知识支持技术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和创新动力源泉,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保障充足的技术资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加强学环境和技术条件。

同时基于企业的市场性,能够及时掌握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前景,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为人才就业指明方向。

企业通过在学校设立专项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手段。

在校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校培育人才又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技术的研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在立足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健全激励机制,构建权责分明的教师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应该更注重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在管理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学习。

技工院校可以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课堂奖、优秀教师奖等,提高教师对课堂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强化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

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将技术人才培养成效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

通过开设学科研讨会,在互相交流和探讨中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5、推动小组探讨,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由于技术专业本身的知识复杂性,教师也要注重课程的小组总结分析,对数据和操作过程进行探究。

多与其他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自主思考,这就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带入实践。

在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增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

教师将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引入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课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训练学生思考能力和数控的核心素养,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教师要注重于书本内容的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之中,做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将学生的实践经验带入到他们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更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丰富对小组研讨问题的设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协作探究,提升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效。

6、合理安排顺序,建设综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对操作的简单模仿,而是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而绝不是孤立性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方式。

在了解基本的技术的操作应用时,教师先利用示范法,为学生一边演示操作过程,一边示范操作技巧;再通过指导法,在巡视学生操作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针对教学指导,对操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回归到整体知识的把握上,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也是对专业知识构建的过程,注重操作的探究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不仅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

四、结语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建设,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对自身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才能保证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先进性。

培育技术人才更既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创新教学收断,也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要不断整合社会有效资源,有效利用政府福利,建立校企合作,优化学校教育的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1]国正.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现状及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10):59-62.[1]王静,殷勇.职业院校仪器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2016(30):36-38.[1]陈志荣,刘名维.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2015(18):50-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