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久加诺夫把苏共亡党的原因总结为“三个垄断”,即:(BCD )。
A. 对文化的垄断
B. 对真理的垄断
C. 对资源的垄断
D. 对权力的垄断
2、【判断题】1991年,苏共不仅失去了执政地位,而且遭遇了亡党亡国的厄运。
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A
A. 正确
B. 错误
1、【单选题】苏共亡党的政治原因是(A )。
A. 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B. 政府不作为
C. 经济衰退
D. 未设立三权分立
2、【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中展示给人民的形象是(AB)。
A. 治党不严
B. 为政不廉
C. 治党严厉
D. 为政廉洁
3、【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BC )。
A. 经济文化原因和文化需要
B. 政治原因
C. 党的公众形象
D. 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预
1、【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的时候,他的改革指导思想是“多一些社会主义”。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党内被认为是一个改革者。
A
A. 正确
B. 错误
3、【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的主要内容有(ABCD )等。
A. 革新党的指导思想
B. 革新党的性质
C. 革新党的奋斗目标
D. 革新党的组织原则
1、【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苏共党内上层被分成三大派:(ABC )。
A. 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
B. 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保守派
C. 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激进派
D.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
2、【判断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
A
B. 错误
3、【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一系列后果:(ABCD)。
A. 思想的分化
B. 组织的分裂
C. 中央失去权威
D. 基层组织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1、【判断题】革新以后的苏共与其他社会组织,从法理上来说,处在平等的地位。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来保证的。
A
A. 正确
B. 错误
3、【单选题】在党外“革新苏共”的内容包括(A)等。
A. 革新党的领导体制
B. 革新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C. 革新党政关系
1、【判断题】苏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后,导致意见难以统一,实际变成了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苏联“500天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放开物价。
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革新苏共”的目的是实现权力转移。
A
A. 正确
B. 错误
1、【判断题】叶利钦上台以后,导致苏联没有统一的号令。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围绕着总统制,苏联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政治争吵。
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苏联从修改宪法到决定实行总统制,一共用了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非常仓促。
A
A. 正确
B. 错误
1、【判断题】1991年12月8日,前苏联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苏联实行的纵向的分权就是建立一个新的联盟国家。
A
A. 正确
3、【判断题】苏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实行总统制,都是横向的分权。
A
A. 正确
B. 错误
1、【判断题】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应该只是口号,而是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高尚的社会思想,必须为之而奋斗,争取实现。
A
A. 正确
B. 错误
1、【判断题】斯大林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长期没有党内民主,也没有社会民主。
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从苏共失败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它建立起来的体制、机制跟它的思想是不吻合的,甚至有的时候是背道而驰的。
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先进的思想必须靠科学的、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来保证它的实现。
A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