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三、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
商业贿赂名目繁多,多以财物(包括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 等)、回扣、折扣、附赠、佣金等名义支付。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利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利用财务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是商业贿赂最平常的表现形式。
例如“赌球案”在青岛与成都的比赛中,成都谢菲联队到达青岛后,尤可为约见青岛海利丰队领队刘红伟,密谋打假球事宜。经双方协商,成都谢菲联队以数十万现金并免费让青岛海利丰队在其训练基地冬训一个月为条件,让青岛海利丰队在这场比赛中“放水”。当晚,尤可为、许宏涛与青岛海利丰队领队刘红伟等人见面,再次敲定了打假球相关事宜。比赛期间,青岛海利丰队通过违反常规换人等形式,操纵比赛结果。最终,成都谢菲联队以 2 :0 赢了青岛海利丰队。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这里的“财物”是泛指金钱以及其他财产性利益。包括:物品, 货币,有价证券, 其他财产性利益。有可能直接贿赂也可能变相贿赂。其他手段则是指通过提供非物质利益进行贿赂。包括性贿赂,业绩贿赂,著作贿赂,替代行为贿赂,舆论贿赂等形式。目前,各种无形的非物质利益便已成为贿赂犯罪的一个新形式,新特点。关键词:商业贿赂 受贿来自行 贿罪 缓刑一、前言
现代社会是商业化社会,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商业贿赂滋生蔓延,已成为商业交易包括贸易、服务和投资等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所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有效地防治商业贿赂现象,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竞争规则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贿赂的概念
依据国家工商局1996年发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的界定,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争取交易机会和条件的行为。“经营者”是指经营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其他手段”是指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由此可见,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采用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近几年,商业贿赂行为不仅在商品流通领域,而且在银行信贷,商业保险,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大量存在。商业贿赂危害社会公共秩序, 腐蚀市场经济,它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了广大消费者利益,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因此,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根治才行。
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 作者:
———————————————————————————————— 日期:
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摘要:商业贿赂的治理,无疑应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谋求对策。就“治标”而言,必须改变目前立法和司法对商业贿赂犯罪惩治总体钝化、执法底线不断后退的现状,坚持对商业贿赂犯罪“从严惩处”的方针。立法上,严密法网,简化商业贿赂的构罪条件,堵塞漏洞;司法上,严格执法,让立法所设置的商业贿赂成本在现实执法中得到验证。通过加重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抑制其猖獗蔓延之势,为最终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创造条件。
4,借“附赠”之名进行贿赂附赠是指经营者在交易中,附带地向交易对方无偿提供现金和物品的行为。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未禁止附赠,但是,不正当的附赠行为与商业贿赂并无本质区别。为了制止各种名目的不正当附赠,《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但按照商业惯例赠送小额广告礼品的除外。违反前款规定的,视为商业贿赂行为。”因此,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向对方单位或者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的,数额超过正常数额的,应视为商业贿赂。
1,是商业贿赂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交易的要求,践踏了正常的市场规则和交易秩序,使诚实守信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商业领域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运行的“潜规则”,面对这样的“潜规则”,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一些企业在愤怒、无奈之余,也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剥夺了其他竞争者公平交易机会,使守法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使诚信等公序良俗受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借“折扣”之名进行贿赂折扣是指销售方在市场交易中,以明示的方式减扣或退让还给买方一部分款项,促成交易的一种促销手段。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正当的折扣必须以明示的方式给付,并如实记入给付方和收益方的账目,否则,即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折扣的法定含义认识不清,把非法的商业贿赂当成折扣;有人对折扣、回扣不分,把合法的折扣当成回扣;也有人故意把二者混淆,借折扣之名行回扣之实,这需要在实践中予以甄别。
2,利用“回扣”方式进行贿赂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一定比例商品价款的行为。商业贿赂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回扣则是该行为得以实施的具体方式;商业贿赂反映出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回扣则是其行为的外在表现。在实践中,回扣的名目繁多,大量是以折扣让利,广告费,包装费,会议费等名义出现,因此在认定回扣时,应认清其本质,而决不能被表面形式所迷惑。
5,借“佣金”之名进行贿赂佣金是指经营者给付商业活动中为其提供中介服务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它可由买方给付,也可由卖方给付,还可由买卖双方给付。但是必须明确,中间人需有合法的经营资格,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不能接受佣金。这一特征是划分佣金和商业贿赂的重要依据。
四、商业贿赂的危害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影响面越来越宽,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