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轨道交通XXX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XX合同段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总监理工程师:编制日期:XXX工程建设监理公司XXX齐市轨道交通XX号线工程第XX总监办1、编制本监理细则的主要依据·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设计文件·《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2、工程概况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27.615km。
其中土建施工监理06标包含10、11两个土建施工标段,含3站,3区间,线路总长度3723.345m。
监理六标段工程计划于2014年03月20日开工,合同工期1741日历天。
1、中营工站~小西沟站区间中营工站~小西沟站区间起讫点里程:YCK13+452.747~YCK14+717.908 本区间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京南路与贵州街相交路口的中营工站,线路出站后,以地下的形式沿北京南路向北敷设,止于北京南路与苏州街相交路口的小西沟站。
根据设计工法,本区间为矿山法施工,区间1号施工竖井位于北京南路道路东侧,全聚德饭店南侧红线外空地内,2号施工竖井位于第五十四中学绿化草坪内,左右线同步施工。
2、小西沟站小西沟站起讫点里程YCK14+717.908~YCK14+945.908小西沟站为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的中间站,位于北京南路与苏州路的交叉口北侧,线路沿北京南路大致呈南北走向布置。
站位周边开发较为成熟,周边以多层、高层为主。
道路基本实现规划,苏州路高架桥横跨北京南路。
本区域属于乌鲁木齐市的北片核心区,该区域是以中心商务区(CBD)和中心商业区(CRD)为主的高密度开发的城市功能区。
西北象限为金坤小区5层砖混结构底商住宅楼;东北象限为一座中国石油的加泊站及乌鲁木齐第9中学;西南象限为中国移动大厦和中国电信大厦;东南象限为京华城高层住宅和底层的商铺等。
车站主体为明挖法施工,采用箱形框架二层三跨结构,车站主体总长228.0m,车站标准段宽为21.1m,车站高度为13.81m。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处顶板覆土3.83m,车站南端起点处顶板覆土4.85m,车站北端终点处顶板覆土3.30m,车站中心里程处轨面埋深16.205m(绝对标高750.875m),底板底埋深17.625m(绝对标高749.455m)。
车站共设5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
1号出入口及无障碍电梯沿北京南路北向设置在乌鲁木齐第九中学大门北侧4层教学楼前;2号出入口位于自治区安全厅大门北侧绿地内且占用部分人行道,并需对人行道进行局部渠化;3号出入口需拆迁路口西北象限的金坤小区5层底商住宅楼,地上永久建筑物尽量设置在红线以外;4号出入口穿过苏州路高架桥桥桩并向西南和东南象限分别设置4a和4b分支出入口,4a出入口设置在移动大厦前停车场内,4b 出入口设置在京华城下的道路红线内,主要服务于路口南侧的大量的商业客流;5号出入口为预留口,待加油站拆迁后建设。
1号风亭与消防疏散口结合设置于自治区安全厅大门以北的绿地内,与2号出入口合建。
2号风亭和3号出入口结合设置,需拆迁路口西北象限的金坤小区5层底商住宅楼,考虑到拆迁量较大,2号风亭和3号出入口也有可能放置在路口东北象限,需拆除此处的中石油加油站。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6203m2。
车站南北两端区间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3、小西沟站~铁路局站区间小西沟站~铁路局站区间起讫点里程:YCK14+945.908~YCK15+880.377 本区间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京南路与苏州路相交路口的小西沟站,线路出站后,以地下的形式沿北京南路向北敷设,止于北京南路与河南路相交路口的铁路局站。
本区间设计为矿山法施工,区间1号施工竖井位于北京南路道路东侧,第九中学北侧,塞外楼外楼饭店前方停车场内,2号施工竖井位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绿化草坪内,左右线同步施工。
4、铁路局站铁路局站起讫点里程:YCK15+880.377~YCK16+163.377铁路局站位于北京南路与河南东路、河南西路交口处、沿北京南路路中布置。
铁路局站车站周边主要有乌鲁木齐铁路局办公楼、西单商场,西北石油地质局、县人民医院、中石化大厦,周边地块建成度较高。
北京南路现状道路宽度82米,路中设置BRT通道,道路中央为约12m~22m的绿化隔离带。
车站周边地块的建成度较高,建筑及道路已基本实现规划。
站位东北象限为西北石油大厦、西北石油地质局、居民住宅区及临街小商铺;东南象限为区卫生防疫站及其家属院、县人民医院及市第三十五小学;西南象限为西单商场等商业建筑及绿地广场;西北象限为乌鲁木齐铁路局。
路局站为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车站,两线之间设置联络线。
两站呈“T”型换乘, 1号线车站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北京南路和河南路的交叉口下方,沿北京南路路中南北向敷设,4号线沿河南西路东西向敷设。
两线站后均设停车线。
两线站台宽度均为14米。
1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局部三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二层框架结构,车站长283米,宽23.3米,建筑面积26505m2(含物业开发面积3734m2);4号线车站为地下四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长204米,宽23.3米,建筑面积20757m2(含物业开发面积3856m2。
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
两线同步设计、分期施工。
本站共设5个地面出入口、2个紧急疏散出入口及4组风亭。
其中1号出入口设置在东北象限西北石油大厦西侧人行步道内,南北向布置,在此象限设置无障碍电梯; 2号出入口设置在西北象限乌鲁木齐铁路局东侧人行步道内,南北向布置,是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兼与3号出入口连接实现过街功能,紧急疏散口结合2号出入口设置;3号出入口与2号风亭合建,设置在西南象限西单商场北侧人行步道内,南北向布置,与4号出入口联通兼具商业出口及过街功能;4号出入口为两线共用出入口,设置在东南象限区防疫站前人行步道内,南北向布置,与3号出入口联通兼具商业出口及过街功能;车站设置4座风亭。
5号出入口为4号线出入口,设在河南西路南侧人行道上。
车站共设4组高风亭,北端1号风亭位于西北象限乌鲁木齐铁路局东侧绿地内;南端2号风亭位于西南象限西单商场东侧广场绿地内。
4号线的1号风亭设西单商场东侧广场绿地内,2号风亭设在防疫站拆迁的地块内,与物业开发结合。
四组风亭旁边均设VRF室外风机。
两线总建筑面积47262m2。
车站南北两端区间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5、铁路局站~体育中心站区间铁路局站~体育中心站区间起讫点里程:YCK16+163.377~YCK17+176.092本区间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京南路、北京中路与河南路相交路口的铁路局站,线路出站后,以地下的形式沿北京中路向北敷设,止于北京中路与河北路相交路口的体育中心站,线路在铁路局站站后设置了停车线。
本区间设计施工方法为矿山法施工,区间1号施工竖井位于北京中路道路西侧,大陆桥酒店北侧,占用部分绿化及人行道,2号施工竖井位于体育馆前方绿化场地内,左右线同步施。
3、本细则适用于地铁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3.1 检查在隧道喷锚暗挖施工是否充分利用围岩自承作用,在松散地层中是否采用先治水、预加固、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稳步前进的施工步骤。
在软弱风化岩层中是否采用预裂和光面爆破施工,开挖后是否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适时封闭,当开挖面围岩稳定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时,是否采取预加固措施。
3.2. 检查隧道开挖面是否保持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隧道施工的防排水工作应以防、截、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3.3. 检查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是否编制爆破方案,并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3.4. 检查隧道施工中对地面、地层及支护结构是否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项目及设计规定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4. 施工竖井施工安全监理控制要点:4.1 检查承包商是否按下列顺序施工:·地层加固、截水帷幕或降水井施工;·竖井锁口圈施工;·井身开挖(由上向下分层开挖);·井身初期支护(小导管注浆或锚杆、架立钢格栅和支撑、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井底抽水井施工;·安装提升设备、人行步梯、各类管线;·竖井马头门施工;4.4 检查单项工程如止水帷幕、降水井、钢筋工程、钻孔桩以及工程监测等是否执行相关规范要求。
4.5 审核监控量测资料、分析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控制位移、沉降,对超过设计规定的限值时,要及时反馈给设计,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4.6 检查马头门施工,是否有安全措施:·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马头门处井身初期支护安全措施;·掏槽安装经加强设计的格栅并与井身环向格栅焊接牢靠;·马头门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
4.7 检查竖井口周围是否有防汛墙和围拦。
4.8检查竖井提升运输系统是否符合下列规定:·提升架必须经过计算,使用中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提升设备不得超负荷作业,提升速度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提升设备上下升降应有联络信号;·机械操作人员应有上岗证;·竖井提升运输系统是否经过有关单位验收和批准使用·竖井作业应有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
5. 隧道、横洞开挖施工安全监理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覆盖层厚度、结构断面及地面环境条件等,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选用,各种施工方法的施工顺序应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5.1审批承包商提交的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是否符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能否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生产,使用机具是否满足要求;对工程难点、重点采用工法是否可靠;洞内运输、照明、通风、防尘等措施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5.2 检查承包商制定的防坍塌方案,是否备好抢险物资,并在现场堆码整齐,做到专料专用。
5.3 检查在软弱围岩中开挖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工作,其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是否符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4 检查施工开挖循环进尺是否遵守以下原则:·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宜为5-10m;·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初期支护的挖、支、喷三环节必须紧跟,当开挖面稳定时间满足不了初期支护施工时,应采取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措施。
·隧道开挖循环进尺,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为0.5~1.2m,在稳定岩体中为1~1.5m。
5.5 检查爆破设计:在硬岩中宜采用光面爆破,软岩中宜采用预裂爆破。
分布开挖时可采用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
爆破参数可参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并经试验检查爆破效果后及时修正有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