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说课稿

度量意识建数感,沟通联系感位值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度量意识建数感,沟通联系感位值》
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其次是教材背景分析:
本单元的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为认识万以内数以及更大的数打基础。

学生将拓展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由“一”“十”扩展到“百”,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具象思维为主,虽然能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掌握物体的固有属性,但却不容易抽象出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对于本班的47名学生进行了前测调研: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估数能力弱,数感不强,对于估数没有以十为小标准的想法,缺少数的度量意识。

学生对于数数的问题并不大,圈一圈部分发现学生对于十进制印象不深,没有把十当做一个整体的意识。

学生对于百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直观的计数器上的位值制能很好理解。

对于数的组成部分掌握较好,数拐弯数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困难,我将本课定位在“以动促思以
辩明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建立满十进一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突破数拐弯数。

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让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越辩越明。

渗透度量意识能让学生在估数时找到像尺子一样的标准,帮助学生培养数感。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将体会“一”“十”“百”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渗透数的度量意识,逐步发展学生数感和数拐弯数作为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四个环节,第二环节为学生自主探究,分为两个活动猜一猜和数一数。

猜一猜通过建立视觉度量标准,给估数提供方法,发展学生数感。

数一数环节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同学提供不同的辅助工具,直观型与抽象型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数,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感知位值制。

最后通过对比,沟通不同方法间的相同点。

第三个环节是感知数的组成,通过拨计数器边拨边往后数突破数拐弯数并练习数的组成。

体会99添一就是100,百位出现的必要性。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多种表征建数感,多种表征令同学们产生思维碰撞。

通过猜和数的过程建立学生数感。

动手操作感位值,在实际操作的对比中直观的理解位值制。

建立数的度量意识,数是数出来的,量是量出来的。

在数的学习中,渗透度量意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与数量的感悟。

我的反思主要有三点:前测调研,抓住学生生长点,只有更了解学生才能给他需要的知识;教学活动的根是为学生实际收获服务的,不能华而不实;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要层层渗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