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看右图填空:湖泊名称:A________ _ __ B_______ ___城市名称:C__________ __阅读教材P41,解答下列问题一、湿地的概念与分布1.湿地是水位经常______地表或为______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举例说明哪些属于湿地?天然湿地: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湿地类型人工湿地: ________ 、_________等4.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P42页活动题)(1)分布____ __,类型__ ____,从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 ___到________都有湿地的分布。

(2)空间分布_______,地区差异显著,______多,______少。

辨析题1:有水的地方就有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析题2: 湿地都是天然的。

辨析题3:湿地处的水都是淡水。

辨析题4: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区没有湿地分布。

二、湿地的价值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具有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_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一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四航运、五旅游观光(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吗?清说出你的理由。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三、湿地资源问题随着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哪些生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43-44页: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两方面)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弊: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势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

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4、图2—10:过渡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

这种做法会使河湖海中的鱼,繁殖能力下降,导致鱼产量下降。

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图2—11;滥捕滥猎,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后人的需要。

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5、湿地生态问题及破坏原因: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消亡;(对滩涂、湖泊、天然湿地的围垦,如围湖造田、围海造陆等等)水生动植物减少(过度捕捞、过度采集等);水污染严重,并且范围在扩大(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保护措施:退耕还湖;有计划地实行休渔;禁止捕杀珍稀动物;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环境污染(湿地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保护湿地刻不容缓!)四、保护湿地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阅读P45页:1.现在的洞庭湖又变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大后的洞庭湖有何重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6页活动题。

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非常好,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另外的发展方式: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2、(l)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

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3、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湿地的开发使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问题。

而退耕还湿则可发挥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退耕还湿的湿地开发模式更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检测资料: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据此回答1-3题。

1、三江平原沼泽面积较广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寒冷和冻土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土壤肥沃,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建国后,随着三江平原附近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显突出。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酸雨加重B、物种骤减C、土地荒漠化D、地下水位下降3、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湿地。

提出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A、湿地土壤贫瘠,降水过多B、开发成本较高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5、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侵蚀,河流含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读图,回答6~9题。

6.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7.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A.水电站 B. 油田C.天然气件 D.煤矿10.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11.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思考:洞庭湖面积变小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围垦;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思考:洞庭湖是怎样变大的?措施: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平垸行洪就是主动挖开阻水的岸堤,让洪水流进地势较低的堤垸,以淹没庄稼和家园为代价,来降低湖水的危险水位保护湿地的措施: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三江平原种植______小麦(______季播种,______季收获)。

在三江平原上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的水禽是: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_____探究三 1、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保护湿地和开发利用湿地的关系?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山东等地支边青年,陆续来到这里,开始大面积开发建设。

68年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在千里亘古荒原上,大规模开发建设着北大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