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3)
问题探讨: 3.俯仰人生,“痛”之缘由?
1.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面 对生命短暂、时不我待,我们有何感悟呢?
小组交流、 体现合作 探讨,勾画 学习的能 出文句,是 力及高效 参与讨论。 性。 师点评、总 结。 生齐读最后 体现合作 一段,同桌 学习能力。 交流,师参 感悟作者 与交流。 “消极其 师展示背 表,执着其 景,讲解。 里”的悲
2、 能合理地运用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诵读中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文中 流露出的人生哲理。
归纳文言 知识,背诵 深化对文 章内容的 理解。
3
天地
乐
俯仰
板
书 相与一世
设
计
所欣 已陈
痛 (感情)
悲 (理性)
4
教学 教学内容 过程
师生活动
师问生答 设问 中国人喜欢将在某一方面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导入 以“圣”名之。同学们知到的那些“圣人”呢?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引出王羲 之。
阅读 文本 感知 文 意
诵读 明意 整体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可见其在书法领域已达 教师展示幻
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兰亭集序》 灯 1、2,生
叹。 生思考,发 树立珍惜 言,生点评。 生命、珍惜 师展示周国 时间的人 平的话。起,极写盛会之“乐”。可 结构,生观 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 看。 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 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短暂,时不我待” 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 交融,文简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教学设想
学情分析
1.诵读法。2.讨论法。3.探讨法。 一课时 1.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应重视朗读,以读带 讲,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2.利用课堂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刚刚上高一,文言文基础相对薄弱,积累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查阅工具书自我梳理文意,因此,主要要引导学 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坏的习惯是失败的 开始。
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 欣赏。
书”都是从书法的评价,但他不仅是书法上的
极品也是文学上的上品,今天,我们一起来赏
析这篇佳作。
1.自由朗读课文。
生读师个别
指导。
感受书法 的艺术魅 力,激起对 书法的兴 趣。
熟悉文意。
1
感知
2.作者在文中反复描写一个动作,请找出描写 生勾画并回 整体感知,
对文章有 整体把握。
2
布置 作业
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 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 反思
1、 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我预设学生译句子不 会有太多问题,结果在译的过程中却出现在了问题, 定语后置句翻译不好,所以在此稍微多花了一点时 间讲解。也就导致后面时间紧张了。但我个人认为, “教学”中“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的过 程就是学的过程那儿出现问题就解决那个问题,而 不是只顾自己的课堂硬拉着学生往前走,忽略学生 在课堂主导者地位。所以这一过程正是课堂人文性 的体现。
《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 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 的辞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这个动作的词。
答,师板书。 找出关键
词。
品读 意 趣, 深入 理解
3.请同学找出“俯仰”一词所在的句子,并翻 译之。
问题探讨: 1.俯仰天地,“乐”在何处?
生翻译,师 点评。
生自由从文 中勾画并回 答。
理解文中 重点文言 词句,体会 情感。
分条概括, 锻炼学生 筛选信息 的能力。
拓展 延伸
问题探讨: 2.俯仰人生,“痛”之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