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学习奥数的年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定。
小学频道在这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的奥数试题,并附有答案解析,大家来做做看吧!题1:(中等难度)做少年广播体操时,某年级的学生站成一个实心方阵时(正方形队列)时,还多10人,如果站成一个每边多1人的实心方阵,则还缺少15人.问:原有多少人?【答案解析】当扩大方阵时,需补充10+15人,这25人应站在扩充的方阵的两条邻边处,形成一层人构成的直角拐角.补充人后,扩大的方阵每边上有(10+15+1)÷2=13人.因此扩大方阵共有13×13=169人,去掉15人,就是原来的人数169-15=154人.题2:(中等难度)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答案解析】要使一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奇数次"翻转".要使9只杯子口全朝下,必须经过9个奇数之和次"翻转".即"翻转"的总次数为奇数.但是,按规定每次翻转6只杯子,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翻转的总次数只能是偶数次.因此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被除数=21×40+16=856。
答:被除数是856,除数是21。
题3:(高等难度)在圆周上有1987个珠子,给每一珠子染两次颜色,或两次全红,或两次全蓝,或一次红、一次蓝.最后统计有1987次染红,1987次染蓝.求证至少有一珠子被染上过红、蓝两种颜色。
【答案解析】假设没有一个珠子被染上过红、蓝两种颜色,即所有珠子都是两次染同色.设第一次染m个珠子为红色,第二次必然还仅染这m个珠子为红色.则染红色次数为2m次。
∵2m≠1987(偶数≠奇数)∴假设不成立。
∴至少有一个珠子被染上红、蓝两种颜色。
题4:(高等难度)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适合此条件的最小数。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古算题.它早在《孙子算经》中记有:"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关于这道题的解法,在明朝就流传着一首解题之歌:"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意思是,用除以3的余数乘以70,用除以5的余数乘以21,用除以7的余数乘以15,再把三个乘积相加.如果这三个数的和大于105,那么就减去 105,直至小于105为止.这样就可以得到满足条件的解.其解法如下:方法1:2×70+3×21+2×15=233233-105×2=23符合条件的最小自然数是23。
题5:(高等难度)有4个不同的数字共可组成18个不同的4位数.将这18个不同的4位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其中第一个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倒数第二个也是完全平方数.那么这18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答案解析】题6:(高等难度)如下图,甲从A出发,不断往返于AB之间行走。
乙从C出发,沿C—E—F—D—C围绕矩形不断行走。
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甲从背后第一次追上乙的地点离D 点____________米。
【答案解析】题7:(高等难度)如图所示,ABCD是一边长为4cm的正方形,E是AD的中点,而F是BC的中点。
以C为圆心、半径为4cm的四分之一圆的圆弧交EF于G,以F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四分之一圆的圆弧交EF于H点,【答案解析】题8:(高等难度)如图,长方形ABCD中,E为的AD中点,AF与BE、BD分别交于G、H,OE垂直AD于E,交AF于O,已知AH=5cm,HF=3cm,求AG.【答案解析】题9:(高等难度)如图,长方形ABCD中,E为的AD中点,AF与BE、BD分别交于G、H,OE垂直AD于E,交AF于O,已知AH=5cm,HF=3cm,求AG.【答案解析】题10:(高等难度)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AC=8cm,BC=6cm,以AC、BC为边向形外分别作正方形ACDE与BCFG,再以AB为边向上作正方形ABMN,其中N点落在DE上,BM交CF于点T.问:图中阴影部分( 与梯形BTFG)的总面积等于多少?【答案解析】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奥数题及答案解析(2)“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学习奥数的年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定。
小学频道在这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的奥数试题,并附有答案解析,大家来做做看吧!题1:(中等难度)计算:【答案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计算括号内的算式:.这个算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分数裂项的地方在于每一项的分子依次成等差数列,而非常见的分子相同、或分子是分母的差或和的情况.所以应当对分子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法一:观察可知5=2+3,7=3+4,……即每一项的分子都等于分母中前两个乘数的和,所以(法二)上面的方法是最直观的转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转化方法.由于分子成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d,其中为公差d.如果能把分子变成这样的形式,再将a与nd分开,每一项都变成两个分数,接下来就可以裂项了.(法三)本题不对分子进行转化也是可以进行计算的:题2:(中等难度)一个自然数,如果它的奇数位上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各数字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那么这个自然数是11的倍数,例如1001,因为1+0=0+1,所以它是11的倍数;又如1234,因为4+2-(3+1)=2不是11的倍数,所以1234不是11的倍数.问:用0、1、2、3、4、5这6个数字排成不含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有几个是11的倍数?【答案解析】用1.2.3.4.5组成不含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它能被11整除,并设a1+a3+a5≥a2+a4+a6,则对某一整数k≥0,有:a1+a3+a5-a2-a4-a6=11k (*)也就是:a1+a2+a3+a4+a5+a6=11k+2(a2+a4+a6)15=0+1+2+3+4+5=11k+2(a2+a4+a6)(**)由此看出k只能是奇数由(*)式看出,0≤k<2 ,又因为k为奇数,所以只可能k=1,但是当k=1时,由(**)式看出a2+a4+a6=2.但是在0、1、2、3、4、5中任何三个数之和也不等于2,可见k≠1.因此(*)不成立. 对于a2+a4+a6>a1+a3+a5的情形,也可类似地证明(a2+a4+a6)-(a1+a3+a5)不是11的倍数.根据上述分析知:用0、1、2、3、4、5不能组成不包含重复数字的能被11整除的六位数.题3:(中等难度)某学校的若干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所得分数之和是8250分.第一、二、三名的成绩是88、85、80分,得分最低的是30分,得同样分的学生不超过3人,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自然数.问:至少有几个学生的得分不低于60分?【答案解析】除得分88、85、80的人之外,其他人的得分都在30至79分之间,其他人共得分:8250-(88+85+80)=7997(分).为使不低于60分的人数尽量少,就要使低于60分的人数尽量多,即得分在30~59分中的人数尽量多,在这些分数上最多有3×(30+31+…+59)= 4005分(总分),因此,得60~79分的人至多总共得7997-4005=3992分.如果得60分至79分的有60人,共占分数3×(60+61+ …+ 79)= 4170,比这些人至多得分7997-4005= 3992分还多178分,所以要从不低于60分的人中去掉尽量多的人.但显然最多只能去掉两个不低于60分的(另加一个低于60分的,例如,178=60+60+58).因此,加上前三名,不低于60分的人数至少为61人.题4:(中等难度)某个四位数有如下特点:①这个数加1之后是15的倍数;②这个数减去3是38的倍数;③把这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左右倒过来所得的数与原数之和能被10整除,求这个四位数.【答案解析】因为该数加1之后是15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所以d=4或d=9.因为该数减去3是38的倍数,可见原数是奇数,因此d≠4,只能是d=9.这表明m=27、37、47;32、42、52.(因为38m的尾数为6)又因为38m+3=15k-1(m、k是正整数)所以38m+4=15k.由于38m的个位数是6,所以5|(38m+4),因此38m+4=15k等价于3|(38m+4),即3除m余1,因此可知m=37,m=52.所求的四位数是1409,1979.题5:(中等难度)王强骑自行车上班,以均匀速度行驶.他观察来往的公共汽车,发现每隔12分钟有一辆汽车从后面超过他,每隔4分钟迎面开来一辆,如果所有汽车都以相同的匀速行驶,发车间隔时间也相同,那么调度员每隔几分钟发一辆车?【答案解析】汽车间隔距离是相等的,列出等式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4得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的2倍. 汽车间隔发车的时间=汽车间隔距离÷汽车速度=(2倍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2倍自行车速度=6(分钟).题6:(高等难度)李大娘把养的鸡分别关在东、西两个院内.已知东院养鸡40只;现在把西院养鸡总数的卖给商店,卖给加工厂,再把剩下的鸡与东院全部的鸡相加,其和恰好等于原来东、西两院养鸡总数的50%.原来东、西两院一共养鸡多少只?【答案解析】题7:(高等难度)在多元智能大赛的决赛中只有三道题.已知:(1)某校25名学生参加竞赛,每个学生至少解出一道题;(2)在所有没有解出第一题的学生中,解出第二题的人数是解出第三题的人数的2倍:(3)只解出第一题的学生比余下的学生中解出第一题的人数多1人;(4)只解出一道题的学生中,有一半没有解出第一题,那么只解出第二题的学生人数是( )【答案解析】根据“每个人至少答出三题中的一道题”可知答题情况分为7类:只答第1题,只答第2题,只答第3题,只答第1、2题,只答第1、3题,只答2、3题,答1、2、3题。
分别设各类的人数为a1、a2、a3、a12、a13、a23、a123由(1)知:a1+a2+a3+a12+a13+a23+a123=25…①由(2)知:a2+a23=(a3+ a23)×2……②由(3)知:a12+a13+a123=a1-1……③由(4)知:a1=a2+a3……④再由②得a23=a2-a3×2……⑤再由③④得a12+a13+a123=a2+a3-1⑥然后将④⑤⑥代入①中,整理得到a2×4+a3=26由于a2、a3均表示人数,可以求出它们的整数解:当a2=6、5、4、3、2、1时,a3=2、6、10、14、18、22又根据a23=a2-a3×2……⑤可知:a2>a3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a2=6,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