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从事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高
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是: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
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
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
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年龄不限。
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的10% 。
2、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它信息技术领域特别
是计算机方面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集成电路领域开发或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 和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课考试。
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集成电路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
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集成电路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制研究
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工
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到 5 年,其中从事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 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集成电路设计方向;集成电路制造与工艺方向。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等。
2、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 36 学分,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2 学分,学位课程不得少于16 个学分。
主要课程: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学分备注
自然辩证法60 3 必修
基础英语60 3 必修
基础课专业英语20 1 必修
工程数学60 3 必修
半导体器件物理60 3 必修
* 计算机体系结构60 3
*VLSI 数字电路设计60 3
*EDA 技术60 3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60 3
*SOC设计方法60 3
设计方向
* 系统测试与可测试性设计60 3
*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FPGA )60 3
* 集成电路后端版图设计60 3
专业课信息安全40 2
RF 设计40 2
*VLSI 制造技术60 3
* 材料分析方法学60 3
* 微电子封装技术60 3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60 3 制造与工艺方向
微机电系统( MEMS)40 2
项目管理40 2
IC 可靠性技术和失效分析40 2
工程实践与学术专题报告 1 必修
开题报告 2 必修
中期报告 2 必修
备注: * 课程为学位课。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例》及《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