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 七 讲 明清时期的社会

第 七 讲 明清时期的社会

第七讲
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一)理想社会模式 1。社会中的各个成员都以济天下之民、安天下之民为己
任。 2。这个社会按人的德行与才能确定工作岗位。只要有德 有能,就让其终身居于合适的位置而不更换。 3。这个社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这个社会所有才质不高的人,也都能分别安于农工商 等本职工作,并各尽所能,良知”与思想控制 1。对“良知”的理解 第一,良知就是知是非。 第二,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 第三,良知就是义 第四,良知不分圣愚,人人皆有。 第五,致良知的途径在于“格物”。 2。注重思想控制的社会功能 第一,心在理先,心外无物,心即天理。 第二,仁、义、礼、智等道德行为规范只是人们思想理念的表象。 第三,人们的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 为方式。
三、 李贽的社会思想
(一)理想的社会结构 1.认为“兵”与“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理想社会也应如此。 2.认为理想社会应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人心归顺的社会。 3.理想社会应是顺乎人性的社会 4.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在人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基础上的优胜 劣汰的社会。
(二)论社会平等 1.提出了夫妇平等的思想 2.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提出男女婚姻自由的思想 4.提出圣与众、贤与不肖平等的思想
(三 )论 欲 望
李贽的欲望论与宋明道学家的正统思想不同,具有“异端”精神:
1.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们最基本的欲望,是人伦物理.
2.认为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人们所共好,共心,共知,共言之事. 3.指出欲望出自人的本性,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认为私心私欲是人们努力从事工作的动力. 5.论证私心私欲出自于天然,即使是大圣人也会怀有势利之心.
6.既强调了满足人们的欲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又提出了多欲的危 害性和知足的必要性.
四、黄宗羲的社会思想
(一)黄宗羲的社会思想 1.理想社会构想 (1)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君主只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 (2)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和万民,而不是为一君和一姓. (3)社会的法令规范是为了社会兴利除害和使万民受益而设定的. (4)学校不仅是养士的机构,还应是议政的机构. (5)实行井田制的土地平均分配制度. 评价: 第一,他继承了中国历代以托古的形式反映理想社会的思想传统; 第二,具有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特点; 第三,充满了乌托邦的空想; 第四,具有否定和批判现实社会的思想启蒙意义.
(四)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思想
1。实施“十家牌法” 2。系统介绍了“十家牌法”的社区管理功能: 第一,具有便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当地情况的功能 第二,具有维护本社区治安和防御盗贼的功能 第三,具有调适社会秩序及社会教化的功能 3。为强化社去管理,他还采取了“乡约”的方式并亲自起草制定 了《南赣乡约》 第一,以乡约作为社区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二,强调乡约中的成员要互相帮助,调节民间纠纷 第三,维护社会治安 第四,进行社会监督 第五,移风易俗
(二)对生员制度的批判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选举制的主要内容。在这种制度,下 进士举人可以任官职,而再低一级的生员则构成准官僚阶层。顾 炎武看到大量的生员存在给地方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给予 了揭露和批判: 1。生员武断乡曲,干扰地方行政。 2。生员之家可以不出杂差,实际上是把它转嫁给了农民,增加了 农民的负担和痛苦。
(3)人才教育及选拔问题 ◈学校教育有悖养士 ;议政;参政的理想目标,而是实行御用式教育; ◈科举考试中的任人唯亲和行贿受贿现象突出; ◈人才任用上的失误:一方面大多数有才能的读书人入仕无门,而入 仕的无能之辈却终身为吏.
(4)土地集中与赋税过重问题 ◈ 农民的土地大量被统治阶级掠夺; ◈赋税制度存在许多弊病-------• 税额沉重 • 税额不分丰凶之年 • 不按土地质量征税
(三)论 欲 望
王守仁和朱熹在欲望问题上观点一致。其核心在于“存天理,灭 人欲”,把所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言行都界定为“人欲”,认为必须 除掉人欲。 第一,主张靠“良知”和“心”去灭人欲。(朱熹是以循天理灭人 欲) 第二,认为人们有“七情”是自然的,但对其过于执著追求就成为 了 人欲 第三,主张以改变价值取向的方法去人欲(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 道而不计其功)。 第四,灭人欲应从人欲未萌和方萌之际下工夫。 第五,认为人们满足欲望的行为是受其满足欲望的思想支配的。
3。由生员结成的关系网是互结死党、相互倾轧、蠹政害民的根源。 4。生员制度破坏了有治世之才的人进身的渠道。
2.论社会问题 黄宗羲站在新兴市民阶层的立场,考察现实社会的重大社会问题: (1)社会习俗问题 ◈恶俗:婚丧之礼仪式繁多,花费也大,无论穷富都大力操办,造成铺 张浪费 ◈蛊惑:特指佛与巫,既蒙蔽人们的思想,又浪费社会资产. ◈奢侈:表现为倡优之费;酒肆之费;锦缎之费.
(2)官吏危害民众问题 ◈官吏凡有利之处无所不至; ◈天下之吏被无赖所充斥; ◈吏部任命官吏时不作实察,导致所任官吏良莠不齐; ◈政府官员盘根错节,恃官府之力鱼肉百姓.
二、何 心 隐 的 社 会 思 想
关于理想社会的实验——聚合堂(《聚合率教谕族俚语》、《聚合 率养谕族俚语》、《聚合老老文》)。归纳如下: 1.所谓聚合堂就是一个以宗族为单位,既管教化,又管经济,并统 一向政府交纳赋税的自发的社会组织形式。
2.它有严密的组织,设“率教”、“率养”各一人,全面负责文化 教育 与经济管理工作。 3.在聚合堂内实施义务教育。 4.聚合堂的作用不仅是对同族儿童实施公共教育,还对内部的鳏寡 孤独实施集体救助。
五, 顾 炎 武 的 社 会 思 想
(一 )论 社 会 规 范 1.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提出礼是治理社会的根本 2.关于廉耻的社会规范功能,提出廉耻是立人之本,它可以使一个人 行为有度,有所不为 3.关于孝悌的社会规范功能,提出孝悌是人们自我修养的核心,是规 范人们行为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核心 4.关于法的社会规范功能,提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同时也指出了 “法制”的缺陷在于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本在于正人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