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终稿

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终稿

文献著录格式:施俊生. 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7(6):000-000.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施俊生(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摘要:回顾“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农作物种业改革发展情况,剖析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趋势,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种业;农作物;浙江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000-00“农为国本,种铸基石”。

2011年,国务院将农作物种业列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意见[1][2],全国种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浙江省结合自身特点,围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大胆实践,不断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3][ 4]。

同时,经过多年改革发展,种业发展所面临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国家对环保与生态日益重视,农业发展也将逐步向生态和谐、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而种子是决定农业发展的内在因子,因此,在新时期,种业发展必须适时做出调整,采取相应的对策举措,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本文通过对“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实践和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种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剖析了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现状1.1 优势作物品种选育能力继续保持领先“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种子市场需要,深入组织实施0406水稻瓜菜育种攻关推广计划和农业新品种育种攻关专项,不断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审定步伐。

2010—2015年,全省累计审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24个,籼粳杂交水稻、常规早晚稻、油菜、番茄、花椰菜、豇豆、铁皮石斛等作物品种选育能力位居全国前茅,杂交水稻“中浙优”系列和“甬优”系列、常规水稻“秀水”系列、双低高油油菜“浙油”系列品种享誉全国;全省自主育成并被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进口替代瓜菜品种选育水平不断提升,旱粮品种加快向鲜食、加工、适合酿造等多用途方向发展,全省优势作物品种选育能力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1.2 良种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大力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不断强化农作物良种产能建设。

国家和省财政5年累计投入15 701万元,新增种子生产基地420 hm2、加工贮藏检验基础设施14 154 m2,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hm2,年产种子4 000万kg。

全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杂交油菜商品供种率达1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水稻主导品种年推广面积达53.333万hm2,占比达75%,5年累计推广水稻主导品种305.333万hm2、累计增产稻谷11.5亿kg,种子质量抽检平均合格率比“十一五”末提高5百分点。

同时深入组织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每年举办瓜菜种博会,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有力推动了浙江省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和瓜菜产业快速发展。

1.3 种业企业群体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启动实施了省级农作收稿日期:2016-03-15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4D118)作者简介:施俊生(1966—),男,浙江金华人,从事种子管理工作,E-mail:*******************。

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计划,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促进种业科企合作,率先建立了省级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企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大力提升种业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截至2015年底,全省持证种业企业83家,比2009年减少28.4%,注册资金3 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比2009年多了10家。

全省种业企业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以上,前十强种业企业销售量占比达70%以上,企业申报审定品种占比达30%以上,全省种业企业群体结构明显优化,优势骨干种业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4 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意见[5][6],着力推进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技术人才流动,深入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种业“事企脱钩”,不断完善种子生产经营、品种审定、种子储备配套管理办法,全省依法治种的局面不断向前推进,种业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2 机遇和挑战2.1 机遇2.1.1领导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首次明确农作物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将现代种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2015年底又对新《种子法》进行了重大修订,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提出了建设种业强省要求,“十三五”浙江省种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2.1.2有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2012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2015年底,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若干意见,明确了种业科研育种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政策。

2016年1月1日实施的新《种子法》更是将种业扶持政策单列一章,在法律上对各项扶持政策进行了明确。

2.1.3 有相应的种业专项资金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财政对种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十三五”期间省级和地方财政将在原有基础上,稳步增加种业专项资金投入。

2.1.4 有良好的种业发展基础浙江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优势,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11个地市级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雄厚的种业科技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

市场经济发达,民营资本活跃,拥有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美之奥种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种业企业。

2.2 挑战2.2.1种业市场主体不够强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现有的83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普遍不强,仅1家种业公司进入全国种业前五十强,名列全国第39位,尚无1家上市的种业企业,与江苏、安徽等种业先进省份相比,差距不小。

2.2.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全省种业企业普遍缺乏育种人才、技术、科研经费,种业的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进展不快。

2.2.3种业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虽然2012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意见,但改革推进难度大、阻力大,全省种业科技人才、资源流动依然不畅,种业人才和育种资源依然主要集中的科研院校。

2.2.4种业监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种业管理机构在如何引导种业发展、如何服务企业方面服务能力不够强、方法举措不够多、执行手段不够强、推进力度不够大,跟不上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

2.3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种业发展将呈现以下4个新的发展趋势。

2.3.1 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今后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研源头创新与企业应用创新“两手抓”,既要发挥科研单位的优势,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更要突出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基础性源头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创新“双轮”驱动发展,要在成果依法赋权、人员分类管理、加快成果转化、激励与防腐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激发创新活力。

2.3.2 将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种业事关种植业结构调整,事关一、二、三产业协调,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统筹粮食与经济作物、区域性品种与地方特色品种、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和地方生产基地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按照政策支持、市场主导要求,加快优势基地体系化建设。

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抱团优势,由单一种子贸易扩展到品种、资本、技术、服务多元化合作,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3.3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随着国家对环保与生态日益重视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种业发展将逐步向生态和谐、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在品种选育上,要加快适合机械化、抗病抗逆、节水省肥的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选育;在品种管理上,进一步完善审定标准,增加抗病抗逆安全性、机械化轻简化、资源节约型指标,加快“绿色”品种审定。

在品种推广上,发挥企业、基层部门、互联网作用,建立品种大数据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

2.3.4将更加注重开放共享发展“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要放眼世界,把种业发展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研究谋划。

把种业发展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研究谋划。

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科研育种人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合作质量和水平。

此外,科研育种单位要树立共享的理念,将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创制的种质材料进行共享,种业企业在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时,要合理定价,让农户买得起好品种,共享种业发展成果。

3 发展思路和对策3.1 总体思路“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种业发展要按照供给侧改革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高效生态和特色精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努力为建设种业强省目标打好基础。

3.2 对策举措3.2.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要借新《种子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全面贯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种业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机制和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完善育种协作攻关组织模式和育种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坚持基础性科研与商业化育种合理分工,加快建立种业基础性源头创新和商业化应用性创新“双轮”驱动发展。

加快深化品种审定制度改革,要根据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区一镇建设等需要,抓紧修订品种审定标准,加快完善建立绿色生态安全的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加快培育推广一批产量品质抗性协调提高的绿色生态优良品种,为农业实现绿色增效、调优结构、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良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