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起点、开端①改变了社会性质:政治上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被瓦解。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即由完全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改变了社会矛盾:战前,中国社会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且逐渐发展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对外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民族革命和对内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双重任务)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和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是革命的首要敌人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成为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然是社会主要经济成分,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碍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力量软弱,具有妥协性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近代基本国情)⑥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境遇悲惨,革命要求强烈3.评价太平天国的两大政纲《天朝田亩制度》①实际上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最完善最具体的社会改革方案,反映了农业文明的要求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两千多年农民战争要求的高度总结③这种社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大纲,反映了工业文明要求,代表了历史前进方向。
洪仁玕是第一个明确而且系统完整地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说明为什么它是最高峰①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②《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③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正义性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4句话)①意识形态冲突,指导思想有问题②农民阶级局限性③领导集团的事物及洪秀全的个人无能④中外联合反对派力量强大5.如何理解洋务企业对外依赖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相对落后后发展国家在发展现代型经济不具备技术条件等内生性要素,从客观上讲必须向西方学习是什么(危害):后发展国家的技术具有外生性和依赖性。
怎么办(口号式语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6.洋务运动的意义?(4句话)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起点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对外交往的近代化②近代军工企业、近代海军和各式民办企业的创办标志着军事近代化和早期工业化③一批新式学堂的创立和对外派遣留学生标志着科技和教育近代化④逐渐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向西方学习由此引向深入,先后经过了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面7.戊戌变法意义(4句话)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更是一场启蒙运动④是中国近代化民主化的起点8.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前关于革命和改良的争论(理论+史实+结论)①首先,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手段,不能进行抽象的优劣评论。
道路的选择,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力量状况等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②其次,革命的发生是要有条件的,当统治者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就会发生③最后,改良一般是在现有体制中进行的,能否实行改良或者能否成功,要看现政权是否有力量,是否有诚意,以及人民对现政权的支持和期望程度④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并干涉中国内政控制经济;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形成与壮大。
当时的政府极腐败且虚弱,人民极痛苦且有革命要求⑤所以,辛亥革命爆发是历史必然,清政府只有革命这一条路9.辛亥革命的历史结果和意义(三成功两失败)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①政治意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在经济生活、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剪辫子、中山装)③辛亥革命还具有世界意义,鼓舞了亚非拉地区的革命、民族解放运动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没有实现(有名无实)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变,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10.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点)和五四精神①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
提出“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②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延续了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潮流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11.共产党成立的社会背景(两点国际三点国内)国际:①一战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改变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观念②十月革命的影响: “走俄国人的路”国内:①资产阶级的革命和理论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灾难深重的状况②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2.对中共一大纲领(党章)的认识纲领: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阶级革命对象错误,近代中国目标是反帝反封建(联合一切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完成革命)民主革命不科学13.“左”倾错误原因①社会根源: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现实国情阶级根源: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②主观原因: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缺乏革命经验③外部原因: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错误指导1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意义①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③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④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治革命有所启迪。
1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五点)①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②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和坚持游击战争的战略③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⑤进行整风运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6.从三民主义角度分析为什么共产党是孙中山事业继承者?①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种族革命)。
是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并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与共同繁荣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统一,共产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
实行民主共和制,实现民权在民的原则,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保障人民民主。
实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扩大人民民主。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同时避免贫富悬殊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快速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得我国经济更加富强,国民更加幸福、民主。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者17.党成立的意义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宣告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①革命形态的改变: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所属的历史范畴(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新式革命政党模式的确立:组织形态:民主集中制,强调革命的纪律。
行动方式:宣传,发动、组织革命阶级夺取政权。
行动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18.170年以来有哪些卓越的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的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但由于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了。
2.官僚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他新办近代企业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但是洋务运动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以及官僚地主的腐朽性导致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命运。
3.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但由于资产阶级改革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主义,这场只经历了103 天的运动就失败了。
4.资产阶级革命派辛的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由于其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5.知识分子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他们提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并且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因此这场运动也是以失败告终了。
6.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921.7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最低革命纲领1924-1927 国共合作北伐大革命(1)北伐大革命,其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但由于四一二政变,北伐大革命最终失败了。
(2)十年土地革命,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土地革命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
(3)抗日战争,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联盟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4)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
(5)经济建设的探索1)早期的探索与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使得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对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提升了,社会进步了,社会水平提高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