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大学开题报告(范本).doc

海南大学开题报告(范本).doc

2013年,彭双在《中外碳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分析及对海南的启示》中指出: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仍然比较缓慢,无论是碳金融市场交易主体还是交易客体、交易机制等与国外碳金融市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海南省连续五年在低碳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但是由于海南省技术、人才、资金等的缺乏,在碳金融市场中交易量占比较低。
2013年,石纬,张宇,张娇娇在《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指出: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声誉风险和诉讼风险急剧增加。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商业银行低碳业务发展的经验,从外部约束、道德自律及盈利空间等角度推进国内商业银行低碳业务与低碳经济的融合。
严峻的形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虽然各国希望面对气候变化,采取配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保护人类配合的家园,但在短期内,面对利用资源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回报、高产值,各国政府由于利益的驱动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行动。这就函需一种制约机制,强制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面对`配合的气候变化,一致履行职责,产生治理环境的正外部性,承担各自相应义务。1992年6月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该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世界上第一个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而签署的条约,是各国配合合作的基本框架。在1997年12月,《条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成为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规定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协议。
此外,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能促成良好的低碳产业,比其他国家更早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市场机制应当得到更大的利用和发挥。其中,金融手段的有效利用能带来社会和企业的双赢。
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创新要积极转变和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兴起,这为商业银行发展创新业务提供了机遇,服务于绿色甚至是零碳企业,既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润,提升了在社会民众中的形象,使银行、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2013年,李平在《商业银行碳金融中间业务创新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的主要参与者,除了绿色信贷,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碳基金理财产品信托、信用卡、账户管理、理财顾问以及信用评估与保函等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应创新中间业务运作模式,挖掘碳金融市场潜力,提升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的竞争力。
海 南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学生姓名
魏蔚
学号
20100209310109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10级金融
指导教师
邝雄
职称、学历
计划完成时间
2014年4月21日
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选题目作为晦涩的科学观点,长期处于学界被忽视的地位,但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极端气候的频发、生态系统的恶化,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如今已家喻户晓。人们开始明白气候学家们长期以来极力证明的事实:地球的热量在大气层中被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截住,形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原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支撑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但过度的开发和使用不但加剧了资源的枯竭,更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使世界范围的气候、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等各项活动,范围波及方方面面。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不容忽视。
2.国内外概述
(1)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2013年,陈向阳,冯芷茵在《碳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中指出:碳金融作为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我国虽然是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国外碳金融有健全的发展市场、完善的市场机制、广泛的市场参与者、多样的交易工具,这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所应借鉴的。
2013年,张娃丽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分析》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应从自己内部着手,利用外部机遇消除商业银行自身劣势,稳步推广碳金融,加强风险管理,创新碳金融业务,提高碳金融国际竞争力。
2013年,王朝晖在《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研究》中指出:碳金融业务是目前国际银行发展的新的业务模式,对碳金融业务的开发,目前还处于一定的探索阶段,碳金融业务在我国银行中的发展,是金融业和碳市场发展的结合,通过金融市场对碳市场发展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市场和金融市场双方面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碳交易蓬勃发展,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交易额增速明显,年均增速超过200%。2009年,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的报告预测,碳交易市场将在2020年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交易额将超过3.5万亿美金。如此大的市场引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涉足。各机构通过深对碳交易的认识、健全相应政策和法规、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工具、培养专业化人才等方式适应市场需要,通过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业务咨询中获取利润,增加市场份额。
2012年,姚珉,张晖在《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中指出:外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较早,碳金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体在碳基金投资业务、低碳项目贷款、商业银行碳金融中间业务、碳信用零售产品四个业务方面上研究了国外银行碳金融的发展,并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发展建议。
(2)国内碳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首位,身处气候变化的第一线。我国应主动响应国际社会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呼声,关注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谈判进展,积极参与其中,并付诸行动。1992年6月,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1998年5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成为第37个签约国,并于2002年8月正式核准。虽然我国属于非附件I国家,在2010年前不负有强制减排的义务,但是,我国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态度明确,并将这种思想贯彻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列入到国家的发展纲要之中。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