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提纲复习学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提纲复习学案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1.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①三大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3)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爆发(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

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3.战争的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①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②东线:东普鲁士战役(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③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①1915年战况: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达到目的,德国计划再次落空。

②1916年战况: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英首用坦克);海上爆发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最大规模的海战)。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①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②中国的参战:北洋政府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③苏俄的退出: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④同盟国集团的失败:1918年11月11日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4.大战的后果(1)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战争(虽然塞尔维亚、比利时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2)一战的影响①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催生了新世界(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③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兴起;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协约国胜利的原因对参战各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它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

[拓展]1.人类直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激烈斗争,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根本原因:争夺战利品和世界霸权具体原因:A.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给偿还;B.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美船只的商业贸易造成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①对国际格局的影响:a.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c.日本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经济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d.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e.一战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成立。

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b.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c.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d.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e.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知识点】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的召开(1)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性质:战前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5)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①内容②评价:a.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b.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c.承认民族自决,诞生了新的国家;d.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e.对德国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构成: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对奥、保、匈、土和约。

(2)结果: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国际联盟(1)建立:1919年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2)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全体一致原则)。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4)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二、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1)时间、与会国:1921-1922年;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等九国。

(2)内容: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

2.华盛顿体系(1)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构成。

(2)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统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维护和平的尝试1.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1)主要活动: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国际联盟中的卫生等机构或组织,为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姑息、纵容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

(2)评价①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②积极作用: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③消极作用: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2.《洛迦诺公约》的签署(1)背景:鲁尔危机后,法国国内和解力量占上风,欧洲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2)内容:包括《相互保证公约》《仲裁条约》等。

(3)意义:a.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b.提高了德国的地位,但也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3.《非战公约》的签订(1)内容: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2)作用:①积极:它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国际条约;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②消极: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关系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拓展]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1)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列强激烈的争夺之后暂时妥协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1)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2)国际联盟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3)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4)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国联在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1.背景(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慕尼黑阴谋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2.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英国先进的雷达技术是胜利的重要武器;德国的“闪电战”计划首次失败)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1)1941年,苏德战争(莫斯科战役)和太平洋战争(珍珠港战役)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