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心得体会范文

调研心得体会范文

调研心得体会范文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篇一:总结与调查报告例文】总结正文的写法包括“基本情况”、“主体(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结尾(今后的打算)”三个部分内容。

它要根据目的要求,全面、具体地回答“做了什么”、“怎么样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三个问题,使读者在了解情况中,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理论上的提高。

在总结“成绩与经验” 时,一定要用翔实的材料将成绩及取得成绩的具体做法、体会写明,要写得实在、充分,有实例、有数据等材料,并且要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也是写总结意义的意义所在。

如果是“问题与教训”,要实事求是地把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写明,并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主体部分,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情况与分析相结合,而且材料要充分,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深入。

只有这样,写出的总结才具有较高的价值。

最忌讳的是写成“流水帐”。

主体部分通常的写法是: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先议后叙。

学生作文训练中出现的主要问题:1、不是写总结,而是写心得体会。

或者是写检讨书、悔过书。

没有具体的材料,只有空发感慨和议论,表决心。

不是叙述为主,而是抒情或议论为主。

2、材料是丰富了,但没有很好地加以分析归纳、合理地安排,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逻辑性。

显得凌乱,条理不清。

3、把总结写成活动计划。

总结不能按时间顺序写,而是逻辑顺序。

4、最重要的是,没有根据材料提炼出规律性的观点。

有的同学是不会提炼观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该提炼观点。

最典型的是:“工作上怎样怎样”“学习方面如何如何”“生活方面”。

5、最后没有把落款(姓名与日期)写上。

一、思想统一,组织有力为了成功地搞好本届艺术节,我校在3月12日即专门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班班长为组员的筹备小组。

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本届艺术节“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成了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保证了各项工作都能及时落实到位。

二、内容丰富,推陈出新本届艺术节共设有六项内容,包括开幕式暨音乐舞蹈组教师专场演出、演讲比赛、童话剧专场演出、学生“弹、唱、跳、画”四项技能综合比赛、师生书画作品展、闭幕式暨学生文艺汇演。

这些内容涉及到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演讲、表演、创编等方面。

筹备小组成员积极发扬“创新”的校风,注重内容的推陈出新,本台艺术节的内容有一半是新创作的。

如音舞组教师场场演出、学生四项技能综合比赛、童话剧专场出演等三项活动,在我校艺术节中均属首次举办。

三、参与面广,质量较高经初步统计,全校师生不仅人人参与,而且直接参与本届艺术节六项重大活动的就达近两千人次,平均每人要直接参与三项活动。

参与本届艺术节的人数和人次在历届艺术节中均是最多的。

节目质量高、精彩纷呈是本届艺术节的又一重要特点。

例如,同学们自编自演的10个童话剧经录音剪辑后在市人民广播电台《红蜻蜓》节目中逐一播出。

童话剧《森林编辑部》还被市电视台选中参加了市“庆六一”文艺晚会。

这些固然与师生们思想重视、准备充分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我校艺术教育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四、宣传力度大,社会影响好为了做好本届艺术节的对外宣传工作,筹备小组组织了艺术节宣传报道班子。

市电视台、市人民广播电台、晚报报社等新闻媒体也对艺术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进行了跟踪报道,使本届艺术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学校知名度也因此有了较大提高。

在本届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生软笔书法水平还不尽如人意,书法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设置的活动项目过多,师生承担的任务过重,对这期间的课堂教学略有影响。

这些应在以后的艺术节中引起注意。

(姓名)(写作日期)例文二承前启后勇攀高峰(学生会工作总结)过去的一年,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在这一年中,我们无论是“财经人”还是“经管人”,都始终坚持着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为同学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协助学院打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务求把各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得更好。

一、工作总体回顾(1)立足常规,做好本分工作稳定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经管人工作中的共识,因此,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本分工作,在细微处见真章,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和学院各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2)做好换届纳新工作,为我院学生机构注入新血液按照我院学生机构的工作计划和实际情况,我们在九月份就完成了学生干部的换届工作。

今年,我们提前了纳新工作,在九月份新生军训期间便进行了初步的纳新宣传工作,并开始接受报名与初步竞选,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挑选合适人选。

通过与新生召开交流会的形式介绍与宣传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得到了同学们的接纳与认可,经历两轮的面试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我们最终选拔出一批积极、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

(3)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响应学校的学风建设活动,提高我学院的学习氛围,我院学生会重视围绕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结合各时期的特点,积极宣传动员,并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论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端正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了“惜时、勤学”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学风,这一举措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我院的很多同学养成了坚持晚自习和晨读的习惯,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学风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部分经验也在各二级学院中推广。

(4)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学生会不断发展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我院学生会尚处于发展时期,各项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原有制度,实现学生机构管理的制度化,使学生会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各部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断深化改进内部工作机制,如分工合作制,很好地优化分工,充分发挥各部门每一位成员的潜力,使得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既感到充实又没有负担,同时,大家也可以互相学习,集众人智慧于一体,共同把工作做好。

此外,我们始终重视每年一度的学生机构干部培训,在今年的干部培训中,我们从制度规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公文写作等几个方面着眼,以此加强我院学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增强机构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全体学生干部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和程序,激发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生机构的凝聚力。

(5)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一年时间匆匆而过,但各部门的活动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紧跟步伐,且越发丰富多彩,我院一批高品位、高层次、高文化含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出,从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第二课堂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比如,班际篮球赛、院际游泳赛不但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而且增进了运动员之间的情谊;还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我有我精彩”mtv制作大赛、“环保霓裳,视觉盛宴”环保服装设计大赛、“五月sing晴”歌唱比赛、作为我们的品牌项目,更突显了我院学生活动的特色;校园司仪比赛、礼仪小姐比赛、书画大赛、“cctv杯”英语演讲选拔赛、外文诗歌比赛、“畅谈心得,分【篇二: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2我省太行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实践——平山县“万人搬迁迁扶贫工程”成功范例校学生会在我省太行山、燕山深山区的一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发育滞后,人口与土地、人口与自然矛盾十分突出,普遍存在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五难”问题,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常规扶贫措施收效甚微,这些地区是扶贫开发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彻底解决这些地方群众的出路问题,我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探索扶贫移民搬迁的路子,实践证明,扶贫移民搬迁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从2003年起,把移民搬迁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四大扶贫项目”之一,认真抓好落实。

2005年省政府又把扶贫移民搬迁列入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省扶贫办、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实施意见》。

2008年初,河北省人民政府又颁布实施《河北省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08—2010年)》。

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工作。

据统计,仅从2003年到2007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69.7万元,完成了10311户、37374人的搬迁任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移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经济门路大大拓宽,经济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成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亮点。

平山县作为我省太行山区扶贫移民搬迁任务较重的县,多年来,一届政府接着一届干,思路清晰,真抓实干,探索和总结了一条扶贫移民搬迁的成功之路。

平山县位于冀西太行山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即便到了本世纪初,该县仍有贫困175个,贫困人口11.5万人,其中人均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8万人,625元一820元的低收入人口3.5万人。

从2001年开始全县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截止目前,全县投入并整合各类资金1.25亿元,搬迁人口3191户,10126人,使一大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引起多方关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一、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起因平山县“万人搬迁扶贫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多年来扶贫开发政策的延续,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积极探索。

最直接的原因是1996年和1998年两次特大洪灾在乎山县的领导干部中引起的震动。

在这两次洪灾中,全县因灾死亡104人。

对人民群众生命的痛惜和生存环境的关注,推动了一次全县范围的特困人口生存状况摸底调查。

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扶贫、民政、发改、财政、公安、土地、水利、交通、卫生、教育、电力等十几个部门,深入平山县最偏远的山区乡村调查了解情况。

此次调查历时3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全面掌握了平山县特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在全县24个乡镇,717个行政村,1042个自然庄,45万人口中,涉贫的有13个乡镇,121个行政村,257个自然庄,总户数3191户,总人口10126人。

这些贫困村人均耕地3—4分,大多是坡岗旱岭,草帽田,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不足5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