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践行“生本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践行“生本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践行“生本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感觉生本教育给我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变化。

生本教育提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两句看似简单的语句,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念的转变,教学技巧的更新,信心和耐心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对我们来讲也是痛苦的蜕变,坚守了十几年的讲台如今要让给学生,心里可能还有些不舍。

“为什么老师讲了很多遍的知识学生还是不会?”“为什么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为什么上课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串串的疑问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教师辛苦地教着,学生努力地学着,可结果却不尽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011年11月底,我聆听了本校去梨香中学参加“生本教育”研讨会的四位教师的汇报,颇感兴趣。

“前置性作业”“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等,这些前所未闻的词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定亲自进行尝试。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

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看上去很简单易懂,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却并不容易。

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本课堂中非常
重要。

我先从建立小组入手,参照梨香中学的分组情况,四人为一组。

先由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再把其余的学生按照平时表现和学习基础情况分为三个大组,小组长分别从每个大组中挑选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小组。

实行男女搭配均匀,维汉搭配平衡的原则,小组形成后,指导学生组内分工明确,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这样来分组,每个小组的构成差异不大,组内将带兵,兵带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定准学习目标,设计好学习指导是上好生本课的关键。

课前,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上。

一遍一遍地研读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弄清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编者的意图,按照课标对这一学段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定目标。

例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主要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典礼的盛况,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本篇课文是指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好范文。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风采”,及课文特点,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写一段话。

怎样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感悟,学会方法呢?我反复思考,制定了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习指导二: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第5-10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动作
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在旁边用一两个词批注出来。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读课文,做批注,谈感悟来体会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且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先自已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带着学习成果或疑问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可能刚开始,学生由于不太会思考,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学的时间会超过预计的时间,教师可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催促学生草草了事,而应相信他们,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思考、学习,当他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就要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

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可能是所有在进行生本教育尝试的老师们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

这就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

当学生们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走进小组,而不是旁观,要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按怎样的顺序发言,谁记录,谁主持,怎样倾听,怎样质疑,怎样补充,等等细节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要求,一节课重点指导一个组,不出一个月,全班每个小组都能学会有效地探究交流,或者是请表现好的小组来介绍好经验和好做法,供其他小组学习,并适时采用奖励机制,评比机制,让学生自已动起来,自已想办法来提高本组的合作交流效果。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表现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中小组智慧整理出较完整,正确的答案,就可以在全班进行展示提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样方式来
展示学习成果,不拘于形式。

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交流质疑,让学生在交流中,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教师可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并且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聆听等。

展示提升环节提倡学生自已板书,归纳出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清上课内容,突出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和展示提升后,应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检测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可以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运用方面的训练。

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我就在选定课堂检测的内容方面反复斟酌,最后把本节课的检测内容定为仿写母爱的诗歌。

从课堂上学生的完成情况看,这个设计还是很成功的。

学生写的非常好,内容各不相同,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

由此可见,课堂检测内容的设定也是要动脑筋的,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针对学生的检测情况,教师要进行矫正,纠错和评价,查漏补缺。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感觉生本教育给我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变化。

生本教育提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两句看似简单的语句,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念的转变,教学技巧的更新,信心和耐心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对我们来讲也是痛苦的蜕变,坚守了十几年的讲台如今要让给学生,心里可能还有些不舍。

怎样设计最准确、最明了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怎样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和语文学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我苦苦探索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专业思维和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合贯通。

我们需要对生本理念进行更深入地研读和实践。

生本教育还原和提升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也提升了教育者的信心,我相信,在美好的春天一切美好的事都会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