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素材:主流媒体对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观点

作文素材:主流媒体对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观点

主流媒体对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观

◆角度一:学术诚信和招考公平更该捍卫
青年演员翟天临遭“学术打假”,校方已成立事件调查组。

作为演员,只要演值在线,学历高低本不是关键;但作为学生,无论是否为名人,学术规范必须一碗水端平。

有真才实学不怕挤水分,弄虚作假一定经不起推敲。

博士帽是校园最高的荣誉,但注定越来越不好“混”,欲带冠冕,必承其重。

舞台上打假,生活中却遭“学术打假”,人生充满戏剧化。

高学历不是演出来的,而靠真才实学淬炼而成。

与学霸人设坍塌相比,抄袭疑云更需廓清,学术诚信和招考公平更该捍卫。

校方已介入,当用公正调查回应舆论关切。

(人民日报)
◆角度二:学术能力,何须演?
有着“戏痴”之名的翟天临,究竟有没有论文抄袭、学位注水,仍需调查。

但毫无疑问,这起事件给明星深造带来了提醒:作为演员的实践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材料,学术亦能为表演提供或多或少的理论指导,若能将二者兼顾和融合,当然是好事。

但演员有作为演员的职业素养,学者亦有作为学者的最低门槛,要兼顾二者需足够的能力和精力。

娱乐圈从来不缺“人设崩塌”的惨剧,有人设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为了“人设”而越界,对那些深造的明星来说,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那就是一种越界。

眼下,这场“扒皮”仍在继续,对于“学者”翟天临而言,学术诚信,应是为人治学最最基本之物;对于“演员”翟天临而言,修炼演技,打磨作品,就是最好的自我证明的方式。

无论如何,踏上治学这条路,就得脚踏实地地夯实学术造诣,遵循学术伦理。

毕竟,学术能力,是演不出来的。

(新京报评论)
◆角度三:高校的边界该明确
事实上,翟天临之外,也有不少高校乐意于将一些时下火热的明星聘为研究员、客座教授等。

于高校而言,多了宣传或者招生的筹码;于明星而言,也是锦上添花。

只是既然娱乐明星跨界到学术圈,踏入高校的边界之内,就得严格按照高校的规则来,否则对那些没有背景和知名度,但依旧勤奋苦读的学生而言,对明星的优待,会造成巨大的不公平。

翟天临被质疑学术造假一事,对娱乐明星是个警示,说明在靠学霸人设收割流量的过程中,任何欺骗造假的操作都会适得其反;对高校也敲响了警钟,学术公平的底线不能有任何松动。

所以,涉及的两所大学应该有所回应,及时释疑解惑。

如果是误伤了翟天临,那就及时澄清;如果学位授予过程的确存在问题,那就更得启动纠错程序。

(光明日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