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格理论与精神病态Criminal Personality &Psychopath Samuel Yochelson 和 Stanton Samenow总结的犯罪人格特征(Criminal Personality)⏹其研究始于一个极具野心的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的暴力犯罪人长期临床观测和治疗计划(1970-1978)⏹这一研究本身遭到了完全的失败,但是两人以他们8年来积累的临床笔记对其研究进行了深度反思,提出了犯罪人格的概念并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述⏹犯罪人格概念基本上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总结,由此提出的所谓“认知理论”几乎完全否定精神分析理论及几乎其他各类犯罪学理论⏹在理论上极具争议性,但是其根据对数百名严重暴力犯罪人长达数万小时的观测与接触形成的深度描述和分类总结为了解犯罪人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犯罪人格”并不是对所有触犯刑法的个人的一个普遍性描述Yochelson和Samenow的观察人群几乎全部由重度暴力犯罪分子组成,根据访谈记录,被观察对象所犯罪行足够每人平均服刑1500年,由于他们行为的极端性和非常理性,法院判定他们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而不得不在精神病院而非监狱服刑犯罪人格拥有者的心理画像⏹暴力倾向(虐畜,破坏财物,纵火,持械行凶)在童年及开始出现而全无愧疚,对惩戒的“受害人解读”⏹性格冲动,无计划,缺乏责任感与同情心,无法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和感情⏹性生活无节制并伴有虐待倾向,性活动强调权力欲满足而不仅仅是性快感⏹喜怒无常,无理由的反社会行为,经常性的空虚感或无聊感⏹自我意识上自暴自弃与极度自我膨胀交替出现,对轻微批评也会反应过激⏹撒谎成性而多疑,待人严而待己宽⏹多数智力正常或高于常人,具有迷人外表并善于通过欺骗和操纵他人达成个人目的犯罪人格研究的无心插柳⏹Yochelson和Samenow撰写《犯罪人格》一书的初始目的是反驳既成心理学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并创立其自成一派的“认知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其理论当时在心理学界影响有限,但是其对严重暴力犯罪人的症状性描述却备受重视⏹两人专著的初始目的是否定严重暴力犯罪的精神病学机理,但是其实证数据却对这一方向的精神病学研究起了侧面印证作用⏹精神病学中很多关于特定严重犯罪人群的研究都对其犯罪人格的描述有所提及⏹其中与犯罪人格最为近似的是对一种特殊的行为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态(Psychopathy)”的描述与研究《美国杀人魔》:隐藏于我们身边,披着迷人外衣却暗地里无恶不作的恶魔—这一虚构角色直接脱模于经典的精神病态(Psychopath)定义“精神病态者(Psychopath)”的名称沿革⏹在对犯罪人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有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心理疾病传统症状,却表现出严重的,难以控制的反社会和自我中心行为而且刑罚与矫治对其没有任何效果⏹这一类型人群在后来的研究中出现多种细分法❑精神病态(psychopathy)和社会病态(sociopathy)❑原发型(primary psychopathy),继发性(secondary psychopathy)和逆社会行为型(dyssocial psychopathy) ⏹美精神病学会在其“《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最新版本中,建议停止使用“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而改成“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Disorder)精神病态的定义与测试⏹Hervey Cleckley:精神病态系统研究的先驱⏹《心智健全的面具》(The Mask ofSanity,1941年初版)⏹首次给出精神病态的定义:在精神病学意义上各项心智指标均正常,但是个人生活却极具破坏性⏹“风度翩翩的杀人狂”的描述在学界和社会激起波澜,后来他将这一定义改名为“社会病态”以降低其主观评价色彩精神病态的定义与测试⏹Robert Hare: 精神病态测试工具之父⏹FBI绑架儿童及连环谋杀调查资源中心高级顾问⏹创制《精神病态核查表》(Psychopathy Checklist)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整套精神病态核查工具体系⏹PCL被公认为对再犯可能,暴力倾向和个人对矫治反应具有良好的预判能力精神病态的定义与测试❑PCL-R的20个核查项目⏹因子1:性格特质上“侵略性的自恋狂”❑包括:轻浮的个人魅力;极度自我膨胀;习惯性说谎;擅操纵与利用他人;毫无自责与负罪感;缺乏持久感情投入;缺乏同情心;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因子2:个人历史上“不良的社会生活方式”❑包括:需要持续感官刺激以摆脱无聊感;寄生生活方式;行为自控能力差;缺乏可行的长期计划;易冲动;行事不负责任;青少年不良行为史;早期行为问题;曾被取消假释;⏹无法归入因子的一些特性,包括:性滥交;多次短暂婚史/同居史;犯罪行为多样化精神病态的定义与测试⏹PCL核查工具的使用有严格要求。
核查者必须经过正式培训,评估资料来源多样,过程复杂耗时⏹每个项目按照“0=完全不符,1=部分符合,2=完全符合”进行打分⏹以累加分数表示被试个体的精神病态程度⏹低于12分者基本排除精神病态⏹21至29分为中间型⏹30分及以上者一般被认为具有精神病态精神病态概念的犯罪学意义⏹首先,不是所有精神病态者都会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累犯中精神病态者的比例很高⏹精神犯罪核查表的诸因子对再次犯罪,未来暴力行为趋势,以及矫治措施的成功可能有极强的预测能力⏹可以为刑事司法部门适用刑罚和改造策略,以及裁定是否缓刑与假释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对精神病态者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DSM: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障碍之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之历史沿革⏹由美国精神病学会整理出版⏹其目的是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一个标准的术语及指标体系⏹第一版与1952年出版,目前已更新至第五版(DSM-IV ,1994,DSM-V,2013)。
⏹在此的介绍主要依据DSM-IV⏹DSM-IV 列举了297种心理/精神疾病的名称,症状与诊断标准⏹所有的症状诊断被分别归入五个维度,称为“轴”(Axis),代表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不同方面DSM-IV 的第二轴:人格障碍与心智残疾⏹这一轴与第一轴精神病之间的区别:意识对现实的认识的扭曲程度⏹这一轴中的人格障碍又分为三个群:A 怪异人格;B 戏剧化人格;C 焦虑人格⏹其中戏剧化人格群列出了四种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 ⏹这四类人格障碍的症状与前面的犯罪人格以及精神病态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很多心理学者认为这一人格群的存在是犯罪学人格特征理论的实证依据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在之前的DSM版本中被直接成为精神病态人格(psychopathy)或社会病态人格(sociopathy) ⏹“从幼年或早期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的,对他人的权益完全漠视与随意侵犯的行为模式一直延续至成年”⏹诊断标准:18岁以上,在7项问题行为的症状中出现至少三项符合⏹盛行率:男性中3%,女性中1%⏹成因:不明,可能是遗传或教养因素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通常症状为超出常规水平的情绪波动,极端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分裂人格⏹患者常在极端自我膨胀与极端自我否定之间来回摇摆⏹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自我定位,以及行为的混乱与不稳定⏹诊断标准:9项问题行为特性中至少5项符合⏹成因:成因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遗传以及童年时遭受虐待有关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过度情绪化及寻求别人的注意,包括对他人赞扬的过度需求以及不分场合的诱惑性举动⏹个性活泼,戏剧化,充满激情,爱调情⏹其性格总结为8个特性:“PRAISE ME”⏹诊断标准:6项问题行为特性中至少3项符合⏹成因:未知。
可能与家庭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有关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在行为与幻想中过分夸大自我重要性,极度渴望别人的推崇⏹缺乏移情能力(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行事及与人交往完全服务自我肯定目的⏹诊断标准:9项问题行为特性中至少5项符合⏹成因:不明⏹在DSM-V中将面临诊断标准的重大修订⏹盛行率:在一般人群中为1%人格特征研究与精神病态研究的犯罪学意义⏹作为心灵学派学风的延续,努力弥补其观测对象上的先天不足,由此发展出大量高度复杂和精密的人格/精神病学测量工具⏹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循环论证的弊病⏹提供大量的观察数据,却没有能力提供有实质意义的解释性理论⏹这一缺陷在心理学界的认知革命兴起后,伴随脑神经外科对大脑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改变⏹上述两个方面的进步使得对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构性理解有了实证基础Phineas Gage (1823-1860):大脑生理构造与异常人格关系的早期证据⏹在铁路工地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一根钢钎从脑部贯穿,导致前脑部分严重损伤⏹Gage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最终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能力⏹但他身边的人报告他伤愈后性格大变⏹“Gage已经不是以前那个Gage了”⏹很多神经外科学者认为他的人格改变与脑部受损有关,由此引发关于大脑人格分区的假想⏹最新研究发现Gage在其人生最后几年似乎性格又逐渐恢复,又因此引发了关于大脑自我修复能力的假想《雨人》:智障人士在表现出大脑主要功能发育滞后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在某些功能上发展出超出常人的能力,说明这些功能产生于大脑的不同区域认知革命(The Cognitive Revolution)⏹自50年代兴起的,重新诠释心灵学派价值,挑战行为主义统治地位的心理学理论发展⏹得益于二战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脑神经学的新发展⏹认为人类大脑就是一部复杂的计算机,思维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智能化的运算过程⏹通过人工智能的反向工程理解,可以将思维过程解构为可以用科学方法定义与测量的因素⏹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学习论是一个有益补充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意识世界可以通过物质世界的信息,运算和反馈等概念加以理解”⏹“意识不是一张白纸因为白纸无所作为“⏹“无限的行为可能性可通过意识中有限的程序的排列组合而产生”⏹“普适的意识机制可以解释现象性的文化差异”⏹“意识是一个有许多互动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认知革命和现代脑神经医学研究的新发展是否可以赋予人格特征理论新的说服力?具备各类犯罪人格或人格障碍之个人,是否是由于其大脑相应功能部位发育障碍而缺失特定意识或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