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PPT课件解析

会计学原理PPT课件解析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 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 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 解和利用。 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 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 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即不应当仅 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应当区 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7.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少计负债或费用,把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稳 妥可靠的基础上。 8.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 或延后。
资金的运 动
• 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的资金 运动。 • 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运 动。企业资金运动表现为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收 回资金的过程。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资金投入 采购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资金退出
货币资金
材料物资
在产品
产成品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劳动资料的耗费(折旧) 活劳动的耗费(人员工资) 其它费用
例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活动, 包括( )等阶段。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C、资金的储存 D、资金的退出 例2: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企业资金循环和 周转环节。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 例3、(多选)下列属于资金的运用的是( )。 A、偿还债务 B、购买原材料 C、生产工人的工资 D、收回货款
例3: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体现的是( )。 A、相关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明晰性原则 例4、企业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资产进行核算,体现 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例5(多选)、可比性原则要求( )。 A、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B、同一企业在同一时期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C、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D、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E、不同企业发生的不同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的概述 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的迅速提高 相联系。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会计的萌芽:“结绳”、“刻木”。 古代会计阶段:西周的“月计岁会”、唐宋的“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的“龙门账”等。 近代会计阶段:复式记账法诞生(里程碑)——卢卡﹒帕乔利 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技术 的应用及会计种类的细分。 显著的标志——管理会计的产生 例:近代会计的显著标志是( )。 A、单式记账法的使用 B、复式记账法的诞生 C、会计机构的出现 D、管理会计的产生
例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 A、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B、会计核算应当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 C、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D、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例2:下列关于谨慎性原则运用正确的是( )。 A、计提秘密准备金 B、高估资产或收益 C、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按规定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 D、低估负债或费用
(二)会计与环境
(三)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 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 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 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P3)
(一)核算 (二)监督
(三)两者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监督和参与预测决 策的内容。 会计 主体的经济活动(可用货币表现)
二、收付实现制
以货款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
例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基础。 A、历史成本 C、复式记账 B、权责发生制 D、收付实现制
)为
例2、(多选)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 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付实现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收付实现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定义(时空量限定)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 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 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 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二、内容
1.会计主体:凡是能够独立组织会计工作,独立 计算盈亏,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的经济单位都可作为会 计主体。(区别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以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本前提是(
)。
B、会计主体 D、会计对象
A、会计职能 C、会计内容
第三节
会计核算基础
一、全责发生制(权利、责任的归属)
凡是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应归本期负担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 于本期的收入和不应归本期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 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例1:我国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基于( )的会计基本假设。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会计分期 D、持续经营 例2:企业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 一方法计提折旧,它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例3: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
(二)会计方法(核算)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对企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系统、连续地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采用的专门 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 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 制财务会计报告。 例: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等属于( 基本方法。 A、会计监督 B、会计核算 C、会计预测 D、会计决策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