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广西天等县高级中学赵新平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高中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
全面的认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对于化学科加强素质教育有其一定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课程标准》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对于高中学生认识和研究化学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中学化学实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⒈高中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
全面的认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对于化学科加强素质教育有其一定的现实价值。
⒉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1)学习双基,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环境、自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2)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3)培养发展能力及创造精神,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5)从创新教育的要求,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素质(意识、能力、品格)。
⒊《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实验总要求是“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原《化学科考试说明》提出对“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进行测试。
《大纲》还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学的科学作风的教育,高尚情操的教育。
注重启发思考、激发创造思维、提倡献身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坚持真理,不怕挫折,锲而不舍。
(2)优化教学过程,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顺序,启发式,加强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正确价值观的熏陶,直观教学实验,自然现象、图表、模型、录像、幻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阅读、讨论、实验、设计、制作模型,参观、考察、练习、复习等。
(3)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知识、技能→能力,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这里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思维是认识的核心,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自学能力是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点。
综合表现为搜集信息、应用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一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就没有发现,细致观察是成功的基础,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发展的关键。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一环,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选做实验,探索性实验,对学习化学有极重要的意义。
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上有极大的作用: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都有能起到极重要的作用。
⒋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重要意义。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于。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知识传承,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德育渗透和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对学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有很好的作用。
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独到的功效,在学生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
二.当前中学开展化学实验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不断深入,各校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化学实验也更加被广大教师所重视,近年来在会考和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力度也增大,如比例从过去的10%上升到15%左右,各校在硬件建设上也加以了重视,教师的培训、实验室评估,实验工作的考核也得到了加强,应该说势头是好的,但校与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和研究还不够,主要表现如先进的教学思想落实不够,现代实验手段应用缺乏,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单一,具体表现:⒈领导在安排教学工作中,对实验工作的总体要求不高,具体要求不够明确,没有能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上来开展对化学实验的研究。
⒉从硬件和装备上,部分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配备还不附合标准,个别学校还开不出全部实验。
⒊对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工作不够到位,有的还有兼职教师代管实验室。
⒋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还需要大大提高,主要是对“实验的目的”研究不足,对实验功能的开发不够深入,在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有“走过场”的现象。
只求做完实验,不求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情感。
⒌个别教师,尤其是部分年青教师,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还不够,有的还存在着“怕脏”、“怕累”、“怕苦”、“怕毒”、“怕危险”、“怕损坏仪器”、“怕影响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怕考试”等现象,有的不愿做费时间,难度大和有些“毒性”和“危险性”的实验,用“讲实验”、“写实验”和“画实验”代替“做实验”,不少学生并没有能从实验教学中得到启迪,“尝到甜头”。
主动要求做实验和进行实验探究的同学不多,积极性不高。
⒍对实验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估力度不够,缺乏规范、有序、经常和制度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也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目前虽然有高中会考中体现了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面试,但在大规模的高考中还没有条件做到这一点,许多学校有平时考查中也很少在实验操作上安排这一内容,使实验教学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得不到体现。
⒎对实验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如如何做好演示实验,进行好边讲边实验,开设好学生实验课等缺少专题研究。
⒏对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社会实践、考察和调查研究重视不够,不能把中学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
不少兴趣小组活动,主要是用于竞赛辅导和知识加深加大,对象环境污染情况调查、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能源浪费,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等课外知识很少问及。
⒐实验的开放程度不大,如实验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评价的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仪器、药品、设备的适当开放做得不够,学生很难在课外能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索。
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的开发利用不够,现在有很多化学网站,介绍和虚拟化学实验,这些资源也有利用价值。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广度,增大教学容量,及吸收新的技术也有一定的价值。
三.对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的思考和建议:⒈教学的创新首要的是观念的创新,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势必然要体现到学科教学、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落实。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对化学教学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加强德育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改革评价机制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下,为了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的四大功能要重新强调:(1)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功能;(2)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营造创新空间的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渗透的功能;(4)促进学生个性得到最充分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积极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习惯、科学品质),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为什么”的知识;策略性的知识—回答“怎样学”的知识)。
⒉加强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对开展中学化学实验的领导和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对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按标准配足、配齐、配好实验用房、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及有关设施(如进水、通风、排污、通电、通气等),配足配齐专用实验教师,在管理中要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目标、计划、备课、教学、考核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在制度上要求开足开齐全部规定的中学化学实验。
⒊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好的实验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具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素质,专业素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课的教学技能,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
可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基本功的竞赛。
⒋重视对当今已经比较大量进行的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预测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创造性实验)和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的调查研究,对教学大纲要求的中学化学实验不但要开足,开齐,而且要开好,开优,提高功效。
真正做到“目的明确”、“保证成功”、“确保安全”、“注意示范”、“现象鲜明”、“重视引导”“综合设计”“发展微型”“重视过程”“增强时代气息”:充分利用自制的实验药品或仪器,改进化学实验的装置和操作,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实验的探索性。
开发趣味实验,增强对实验的吸引力。
⑴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增设对比实验,培养观察习惯,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学生正确地表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能力,尽量调动学生发挥多种感官去“感受”,如“听”、“看”、“闻”、“摸”、“动手做”和“设计”等。
对于疑难实验要探索,要突破,对于可见度差的实验要改进,利用电化手段或让学生上台多参与。
对较复杂的实验尽量做到装置简单,明晰,现象明显,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有毒的实验,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通风、尾气回收和残液、残渣回收工作,对于不安全的实验,要严格控制操作程序,注意规范,对药品的用量,温度的控制、仪器的检查要仔细认真,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教师必须亲自动手。
从更高的要求应提出:目标设置、实验手段和演示操作的多元化,如引导式、模拟式,反向式,探索式、串联式,对比式,挑战式、变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