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3.3规格
实心方桩的常用规格按外边长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分为7种规格。
3.4型号
3.4.1实心方桩根据有效预压应力的大小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的有效预压应力不得小于4Mpa,B型的有效预压应力不得小于6Mpa。
3.4.2实心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40。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道、公路、港口、水利等工程使用的实心方桩。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 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3.5尺寸
3.5.1实心方桩的基本几何尺寸见图1和表1,配筋和端板要求见附录A。
图1实心方桩的图示
表1实心方桩的基本几何尺寸
边长D
(mm)
长度L
(m)
300
≤10
350
≤10
400
≤11
450
≤12
500
≤12
550
≤13
600
≤13
3.5.2
4
4.1原材料
4.1.1水泥
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规定。
+5mm
0
6
桩身弯曲度
≤L/1000
7
端板厚度
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6检验方法
6.1混凝土抗压强度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并制作试件,与实心方桩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GB/T 50081。
6.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评定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评定应按GBJ 107执行。
6.3自密实混凝土的检验
504
A.2实心方桩连接端处的端板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A.2和表A.2的规定。
注:端板转角处的圆弧应平衡、圆滑过渡
图A.2实心方桩端板详图
表A.2实心方桩端板参数表
边长D(mm)
型号
D’
(mm)
Dp
(mm)
d1
(mm)
d2
(mm)
h1
(mm)
h2
(mm)
ts
(mm)
300
A
297
211
10
18
图2两支点法位置
9.1.3实心方桩应按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6的规定。
表6实心方桩堆放层数
截面(mm)
堆放层数
300×300
≤8
350×350
≤7
400×400
≤7
450×450
≤6
500×500
≤5
550×550
≤5
600×600
≤4
9.2吊装
应符合JC 934的规定。
9.2运输
实心方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9.1.2规定,且应捆绑牢固。严禁层与层之间的垫木与桩端的距离不等而造成错位。
5.1.2放张预应力钢筋时,实心方桩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0MPa。
5.1.3产品出厂时,实心方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
5.2混凝土保护层
实心方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5mm。
5.3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
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应达到650mm±50mm,t500为15s±5s。
GB/T 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 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C/T 54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JC 934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JC/T 95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JG 19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 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0.1
11
裂缝宽度
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
0.01
7
应符合JC 934的规定。
8
应符合JC934的规定。
9
9.1堆放
9.1.1实心方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有排水措施。
9.1.2实心方桩堆放时,最下层宜按两支点简支在垫木上(如图2所示),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采取防滑、防滚措施。若堆放场地地基经过特殊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4.1.2.3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方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4.1.3钢材
4.1.3.1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符合GB/T 5223.3中低松弛螺旋槽钢棒的规定,且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MPa,断后伸长率应大于GB/T 5223.3表3中延性35级的规定要求。
实心方桩
A.1实心方桩配筋位置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A.1和表A.1的规定。
注:四边形截面转角处共四个圆弧,并控制圆弧的半径在2表
桩边长D(mm)
主筋Dp(mm)
300
211
350
259
400
306
450
354
500
404
550
455
600
4.1.2骨料
4.1.2.1细骨料: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且砂的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细骨料采用洁净的硬质Ⅱ区中砂,其中,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JGJ/T 283和GB/T 14684的规定。
9.0
漏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露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6,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5.5尺寸允许偏差
实心方桩各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实心方桩的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桩长L
+0.5%L
-0.4%L
2
端部倾斜
≤0.4%D
3
边长D
+2mm
-2mm
4
桩顶对角线之差
≤10mm
5
保护层厚度
自密实混凝土的检验应按JGJ/T 283执行。
6.4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见表5。
表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
测量精度值(mm)
1
长度
用钢卷尺测量
1
2
边长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边长,取其平均值
4.2生产要求
4.2.1预应力钢筋的加工
4.2.1.1钢筋应清除油污,切断前应保持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切断后端部应平整。单根实心方桩同束钢筋中,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应大于L/5000。
4.2.1.2钢筋和箍筋的焊接点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标准强度的95%。
4.2.1.3钢筋镦头强度不应低于钢筋标准强度的95%。
3
3.1代号
实心方桩的代号为PHZ。
3.2标记
PHZ—□—□—□—□Q/HJH 003-2014
混凝土强度等级
长度L(以m为单位)
型号(A、B)
边长D(以mm为单位)
实心方桩代号
示例:边长500mm、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长度12m的A型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标记为:
PHZ—500—A—12—C60Q/HJH001-2014
4.1.3.5吊环采用HPB300级以上的钢筋制作,严禁采用冷加工钢材。
4.1.3.6连接套的材质采用Q345B或45号钢。
4.1.3.7锚固钢筋采用HRB400级钢材。
4.1.4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符合JGJ 63的规定。
4.1.5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外加剂的质量还应符合JGJ/T 283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本标准由湖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起草,江苏省管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材料行业混凝土管桩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参与编制。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芳斌、赵伟华、杨牧、油妍利、陈巧。
本标准发布于2014年8月20日。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1
本标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以下简称实心方桩)的产品分类、原材料及生产要求、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产品合格证、堆放、吊装和运输。
4.1.3.2箍筋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质量分别符合GB/T 701、JC/T 540的有关规定。
4.1.3.3端板材质不低于Q235B钢,不得采用材质低于Q235B的铸造类及离心工艺成型的端板。端板内外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蜂窝、空洞及开裂等现象。
4.1.3.4抱箍板材质应不低于Q235钢,其质量应符合GB/T 700中Q235的规定。端板厚度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4.2.3.2接头的端面与桩身的轴线的垂直度应满足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4.2.3.3接头的焊接坡口尺寸应满足焊接要求。
4.2.3.4劲板宜采用Q235B级钢材。
5
5.1混凝土抗压强度
5.1.1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 50164和JGJ/T 283的规定。
4.1.2.2粗骨料: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不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GB/T14685的规定,且石的含泥量不大于0.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粗骨料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级配采用连续级配或两个级配合理搭配使用,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钢筋密度有特殊要求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6mm。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得大于5%,含泥量不大于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