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pulse -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即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 PCCO) [ 7 ] 。

临床上使用的PiCCO 监测仪( Pulsion ,Germany) 只需置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SV) 及指数(SVI) 、IBP 等的连续测定[ 8 ] 。

与Swan - Ganz 导管相比, PiCCO 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PiCCO 无需置管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极大的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和避免了Swan - Ganz 导管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留置时间可延长至10d[ 8 ] ;第二,PiCCO 采用了新的监测指标。

Swan - Ganz 导管通过监测PAP、PAWP 及CVP 来评价血管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的状况,可是易受到血管壁顺应度、心内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 ,而且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的量,使其准确性倍受质疑。

PiCCO 引入ITBV 及EVLW 这两个
指标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连续监测ITBV 及EVLW 能够更准确、及时的反映体内液体的变化[ 10 ] ;第三, PiCCO 整合了IBP 监测,一举两得,使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顺应了技术医学发展的潮流;第四,PiCCO 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能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并提供直观、简便、安全的界面和操作要求[ 8 ] 。

4 PiCCO 的启示
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西方医学几乎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热稀释法的提出及Swan - Ganz 导管的诞生在当时是医学界的重大进步。

但随着人们对医学价值的深入思考,认识到医学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价值的统一。

按照这一标准来评判,就曾经出现了否定Swan - Ganz 导管临床价值的观点,认为其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11 ] 。

虽然其后的一些随机大规模临床研究否决了增加病死率的观点,认为Swan- Ganz 导管仍能给患者带来益处并提高生存质量[ 12 - 13 ] ,但它的医学价值仍值得怀疑,大量应用于临床依然不现实。

医学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缓慢推进的变革,新旧技术的交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Swan - Ganz 导管被取代也需要时日[ 1 ] 。

与Swan- Ganz 导管监测技术相比,PiCCO 因其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优点正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见表2 。

经肺温度稀释法和PCCO的测定需要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

该导管通常置于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于股动脉。

通过该导管,可连续监测动脉压力,同时监测仪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
(PCCO)。

动脉导管带有特殊的温度探头,用于测定注射大动脉的温度变化。

监测仪利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可用于校正PCCO。

通常需要测定3次心输出量,求其平均值来校正PCCO。

动脉导管外,尚需一条常规的深静脉导管用于注射冰盐水。

通常深静脉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如果仅为校正PCCO,经外周静脉注射冰盐水也可,只要动脉导管可得到可靠的温度反应曲线,但这时容量测定是不准确的。

当冰盐水从股静脉注入时,仪器测定的ITBV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将比实际值高75ml(绝对值),这是因为从注射点到测定点的容量要较从上腔静脉注入高。

而EVLW的值是准确的。

冰盐水的注射容量取决于病人的体重以及EVLW的多少。

如果EVLW增多,注射容量必须增加。

测定参数
PiCCO可连续监测下列参数:
每次心脏搏动的心输出量(PCCO)及指数(PCCI)
动脉压(AP)
心率(HR)
每搏量(SV)及指数(SVI)
每搏量变化(SVV)
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SVR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