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性思维与管理创新教材

理性思维与管理创新教材

准 化零部件和高架供应线,大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黑色“T”型车。这一在福 特脑中酝酿了整整10年的创新思维,诞生了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制”。 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工业生产技术时代,也使福特成为一度占有68%世界 汽车市场的“汽车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于他创新思维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的同时,也在大脑中埋下了“思维定势”的种子,居然公开宣称,福 特公司从此以后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 当美国汽车市场渐趋饱和,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 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思维定势”使他大吃苦头。美国另一 著名企业家、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看到福特产品单一、款式陈旧这一致命 弱点设计制造出不同价格档次的汽车,并且首创了“分期付款、旧车折旧、年
案例1:“中国人的中庸与西方人的直率 小布什的二值思维:不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便是恐怖主义国家
案例2:”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与逻辑上的“复杂问 语”
第四节、东西方传统思维比较
东西方地处不同半球,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彼 此差异无处不在 西方传统思维——重理性(重逻辑、轻辩证思维) 东方传统思维——重感性(重直觉、轻形式逻辑) 1、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 2、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3、二元思维与多元思维 4、本质思维与现象思维 5、形式思维与内容思维 6、普适性思维与情景性思维
理性思维与管理创新
主讲:资建民 时间:2011.5.23
理性思维与现代管理
课程背景: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任何人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也不管是搞 管理还是做学问,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行为的发生,小至棋牌博弈, 大至人生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思维的活动,离不开思维的作用。作为 一名现代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能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既充分发挥 主观的能动性,又尽可能减少失误,避免鲁莽从事,盲目决策,以取得事业的 成功呢?它除了与管理者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良好的心理素质 和专业能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以上和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 决于自身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有效,思考的角度与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现代管理者必须具有理性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从而赢得市场的 先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目标: 学习什么是管理中的理性思维?分析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特点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 重点认识掌握管理理性思维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分析了解管理过程中理性思维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最后,对理性思维与现代管理两者关系进行总结。 授课方法: 理论讲解、案例研讨、学员讨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老子
诺贝尔奖与奥林匹克学科竞赛
案例4:西方人对理性的推崇表现在艺术追求上,主张“写实主义”: 古典主义的油画与荷马史诗
中国人对理性的轻视表现在艺术上,追求“神似”和“写意” 传统的写意山水画与古典抒情诗
西方人重形式逻辑,二值思维,“非白即黑”的思维常常将复杂问 题简单化:
2、思维的一致性
思维的一致性——管理者的思维在同一思考过程中要保持协调性, 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一致的思维要求管理者要避免“出尔反尔”、“前后抵牾”、“朝 令夕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熟语“又当端公又做鬼”、“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即违反思维的 矛盾律
案例1: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就收脑白金”
案例2:春兰公司广告语“如果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伴随你” 百事可乐公司“买可乐与赔战斗机”的广告纠纷
3、思维的明确性
思维的明确性——管理者的思维在同一思考过程中要有明确态度,一 是一,二是二,不能模棱两可、不可捉摸。 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管理者在做出判断、表明态度、制定决策时要态度 鲜明、立场坚定,不能闪烁其词、左右逢源,让人无所适从。
(2)行为线索: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皱眉、怒视、双手叉腰、拍打他人。
案例1:网络笑话:清华、北大、人大学生的区别:
毕业设计:做一根凳子
清华学生:请先告诉我规格、工期 北大学生:请先告诉我做凳子的意义 人大学生:我要先翻阅查询领袖的经典语录
: 案例2 1913年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业的启发,设计了汽车装配流水线,标
儿童的我向性思维:一切以我为主,主客观混淆
“今天我要上公园,所以天不会下雨”、 “我还没睡午觉,所以现在不是中午”
管理实践中的自然思考主要表现为其表现为:
以教诲、权威为特征,通常表现为想当然、一切以我为是,不考虑主客 观条件、不考虑别人感受,喜怒无常,随心所欲实施管理,做出决策。
(1)语言线索:多用命令式、支配式语言或感叹式、服从式语言: “我愿意、我才不、我就要、不晓得、我猜”、 “你必须、你一定、不准动、
第三节、管理中的三种基本思考风格
一、自然思考
亦称原始思考,它是指人们对客体对象凭本能,自然而然形成 断定、评价,未经大脑的思索思考过程,没有半点犹豫或踌躇。 自然思考完全凭直觉、感觉产生印象,作出判断,它受先入为 主印象的支配,主观当下的情绪、感受、状态直接影响思考的 结果,他不考虑是否合情,也不考虑是否合理,是否矛盾、是 否协调, “我想怎样就怎样,没有道理可讲”是其特征。
案例1:西方的理论具有清晰性,有论点、有论证、
有过程,即使是谬误,后人可检验、可修正。 中世纪宗教神学家用逻辑学证明荒诞的神学命题: “天堂上的玫瑰是否有刺”、“一个针尖上可站
多少个天使”
唯物主义哲学家反驳上帝的存在: “试问上帝能否制造一块他自己也举
不起的大石头”
中国的文化传统呈整体性、直觉性、辩证性。传统理论博大精深, 但缺乏论证、缺乏逻辑推导
过程中,器官功能形成“特化”,如乌龟的壳、螃蟹的大钳、
反刍动物的双胃、鹰隼的眼、骆驼的双峰、鼠的耳
而人的每一种器官都不具有“特异性”,即都不是专门用来干 某一件事情的,人的器官似乎适合做任何事,因而做任何事都不 是最好的,但人凭借思维,则弥补了在感官功能上的不足。
人是脆弱的,好比一株芦苇;同时人又是强大的,人之为人, 最闪光之处在于思考,人类的思考使弱小的人变得强大了。帕斯 卡尔的话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类思维的一种 赞扬和推崇.
第一节 导论
一、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 二、据统计,世界五百强大企业总裁以及近年来
福布斯排行中国前100名富豪的经历表明:
财富、事业的成功与学历并不成正比,与专业也不完全相关,关键是 智慧、是思维。
三、管理技巧图
高层
关 系




中层
低层
四、张瑞敏在海尔曾经说:
上世纪前半叶,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做得快不快
年换代、密封车身”的汽车生产四原则,一举击败福特,登上了世界第一汽车制 造企业的宝座。斯隆的思维创新击败了福特由思维创新退化而来的思维定势。
三、理性思考
它是指人们在面临新情况、出来新问题时,不受自己主观感受和以 往经验的束缚与限制,而是依据特有的价值准则,按照逻辑的程序 和形式,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把握事物内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过 程。
理性思考的内涵要求:
1、思维的确定性——管理者的思维在同一思考过程中要保持确定性, 要说一不二,一以贯之,不能变幻无常,游移不定。
确定的思维要求人们的概念内涵必须确定,不能偷换概念、混淆概 念;论证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答非所问、下笔 千言、离题万里
案例1:笑话:“借钱”——“欠我”与“欠借我”概念混淆 案例 2:中国人的潜规则“内外有别”与西方人的公理思想
孔子的学问文约义丰、言简意赅,但都引而不发,话不说绝, 话不说死,留有余地,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仁”在<论语> 中出现120余次,但没有统一的定义,完全随语境而变。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群经之首<易经>仅20000字, 基本符号两个:阴卦、阳卦
案例2:西方的科学爬楼梯与中国科学练轻功
三、近代科学诞生以前,人们一直误认为心脏是人的思维 器官。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身以盛心、心以盛智”,汉字中 带有“竖心”或“心”旁的字大都与人的思维、情感有关系:
情、恨、怜、忆、怕、怪、憾、悦、惊、惭、忏、怯、悟、愤、愧、悯、懂
思、想、愁、忠、忘、忌、念、恶、怒、惑、怨、感、虑、患、愚、憨、恋
“事物发展理应这样就应这样”是其特征
管理实践中的理性思考主要表现为:
以理智、自信为特征,通常表现为客观、冷静、理性做出判断,实 施决策,不感情用事、不自以为是。
(1)语言线索:多询问而不责备、客套而不强求,
“何人、何时、何事、为什么、怎么样、也许是、可能不”
(2)行为线索:
身体前倾、点头微笑、举止得体、行为适度、自尊又尊人
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
人的思维一旦出现认知矛盾,会形成不和谐、不协调,引发心理乃至生 理的不适——“认知不和谐理论”(要么改变行为,要么改变态度)
歌曲《味道》“爱上一个人,我会想念他手指的淡淡的烟草并怀念袜子的味道”
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讲诚信, 守规则,信诺守约、言行一致
案例1:泰勒的科学管理与福特生产线
上世纪六十年代,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做得好不好
案例2:五十年代,日本实施5S管理模式——指整理(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 素养 (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5S。
如今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做的对不对
西方的教育重理性,重视素质培养、智慧开发。“哲学”亦即“爱智 慧”
“为增长知识和智慧走进了,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哈佛大学校训
案例3:西方的幽默也充满智慧,德国的政治笑话:
上帝给德国人三大宝贝“聪明、忠实、国社党”,但每人只能居其二
中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智慧开发和思维力培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一、理性思维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与决策中,不是单凭主 体的感觉倾向、情感好恶,形成认知,作出断定,实施 决策,而是通过理性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 的方式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规律与特征,形成理性断定的 认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