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西欧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战后初期,西欧经济一片残破。
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到50年代初,西欧经济得到恢复。
随后经历了一个大约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使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欧共体的建立,进一步促进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共体各国的国际地位。
日本战后也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国家,到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①了解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的背景,条件和概况;②了解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③知道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形成的原因、形式和经过及国际地位④知道美国对日由占领转向扶植的政策;⑤知道日本崛起的原因。
2、能力:①通过引导学生对“欧共体的成立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日本经济能迅速恢复发展起来?”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②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本课所述的历史现象,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加深理解。
③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教学重点】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教学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观看幻灯片,战后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供材料后提问)1、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是哪一个国家?它的霸权政策有什么表现?2、战后的西欧主要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境地?3、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4、二战的炮火会给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怎样的启示?(学生回答略)材料一:在战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当中,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已显示出不过是一个空壳;大布列颠已不能在一场均势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而法国仍然受着它在1940年在军事上和道义上的崩溃的折磨。
没有一个国家有可能或手段从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彻底瓦解所直接造成的真空中捞到好处或去填补这个真空。
——德里克〃W〃厄尔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政治》P10-11 材料二:据统计,在整个战争中仅德国士兵死亡和失踪的即达五百万人之多。
一九二四年出生的德国男人当中每一百人就有二十五人死亡或失踪,另有三十一人致残。
许多城市变成一片瓦砾。
…据计算,如在柏林每天开出十列五十节车皮的列车来运输瓦砾,要历时十六年才能运完。
交通运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全德国有二千三百九十五座桥梁不能使用,跨越莱茵河的所有桥梁全部被毁。
德国经济完全崩溃。
…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的国债已达到七千亿马克。
在美占区的一万二千个工厂中只有百分之十能进行有限的生产。
…由于农业生产下降,基本食品匮乏,在汉堡有一万人由于饥饿引起浮肿;由于营养不良,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增长,在鲁尔竟达到百分之十五点四。
——《世界现代史》下册P220 王春良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列强称雄世界的时代。
被战争严重削弱,无力与美国、苏联较量的西欧国家,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国际地位,逐渐走上了联合之路。
一、从欧共体到欧盟(板书)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板书)提问: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体系。
第二,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第三,美苏争霸的影响。
第四,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第五,远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教师总结:谋求欧洲统一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均已降为二、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同时受到来自美、苏的强大压力。
长此以往,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欧洲的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统一欧洲的呼声。
2、进程:(板书)提问: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又是怎样形成欧盟的?(提问后教师讲解,讲解时利用幻灯片)1)基础——法德和解(板书)①经济——欧洲煤钢联营实现欧洲统一的现实障碍是交恶百年的法德矛盾。
为扫除这个障碍,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将德国和法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同一个机构的协调之下。
这一计划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1951年除了法国和德国外,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也共同签署了协议,6国组建“欧洲煤钢联营”。
舒曼还希望用他的计划结束德法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敌对关系。
声明中说:“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敌对和矛盾。
”(教师提供材料):材料:前中国驻法大使、现担任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在中央电视台谈当代国际关系的时候说:“……欧洲是打了很多仗的,就拿法国和德国来讲,……从公元814年到1945年,这1100多年,法国和德国打了多少仗?大仗、小仗加起来73次,大仗23次,意味着什么呢?每50年打一仗,你杀过来、我杀过去,有的时候法国人占上风、有的时候德国人或者普鲁士人占上风。
但是1945年之后,欧洲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办?继续再杀来杀去行不行,所以当时在1950年的时候,它们就提出来了,法德不再战争。
怎么不打了?它们当时就提出来,搞煤钢联营。
打仗需要煤炭钢铁,我在煤炭钢铁这个领域里面,联合起来了,联合经营,你说他还能打吗?打不了了。
所以1952年就形成了欧洲煤钢联营。
……”——中央电视台网站 ②政治——法德两国历届领导人的沟通除经济利益的融合外,法德两国历届领导人也在两国政治、外交、民族情感方面加强沟通与交融。
1951年4月11日刚刚担任西德总理不久的阿登纳以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黎,1958年9月14日、15日2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与阿登纳举行第一次会谈。
从1958年秋到1962年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
通过接触与会谈,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1963年1月,阿登纳三访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
德法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
2)欧共体的产生与发展(板书)(利用图示讲解,并引导学生用好地图)法德和解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块坚实的基石。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到1986年,欧共体共有12个成员国。
3).欧共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欧共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学生阅读《欧共体条约》引文后回答,教师归纳)欧共体是一个打破国界,实行密切国家合作和国际调节的经济政治联合组织。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欧共体成立20多年来,成员国间经济政治上的协商和协调频繁,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能力,保持了欧洲各国长期友好合作的稳定局面,也有利于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4)欧洲联盟的建立1993年(板书)欧共体同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程度不同的合作关系。
但欧共体内部还存在不少的矛盾。
1993年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一体化建设成就卓越,成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P52图片,引导学生看P53《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提问:欧盟盟旗、盟徽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欧元图案的含义是什么?)提问:在西欧地位提高的同时,日本的经济怎样呢?二、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大国(板书)1.战后初期的日本(板书)(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废墟中的生活》和材料,让学生概括战后初期日本的情况)在二战中,日本死亡人数近300万,因遭轰炸,四分之一以上的财富化为乌有,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崩溃。
战后初期,美军占领日本,美国对日本实行了严厉的非军事化政策,在客观上对铲除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创造了条件。
1947年,日本经济开始进入恢复时期,由于美国逐步改变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对日本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2.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板书)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巨大变化,逐步放宽对日本的惩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转而扶植日本经济发展。
如:给日本大量经济援助,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向日本订购大量的军事物资等,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美国为什么要改变对日政策呢?(学生回答略)美国改变对日政策,是为了对抗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据点。
3.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板书)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它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到70年代初,日本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通过投影展示)196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又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被视为下一个超级大国。
汽车工业: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5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4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3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2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90年日本以1348.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教师提问:什么原因使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呢?(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回答)教师总结: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诸多原因中,美国的扶植是最主要的原因。
日本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重视教育,日本的企业管理体制值得我们借鉴。
课后小结:(提问)欧洲一体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日本崛起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1、矛盾和解、正视历史、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广泛吸纳、和谐共处、共生共存和发展。
2、科教兴国。
【课后自评】一、从教学理念上看,这节课的教材观、教学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传统的观念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这很容易导致历史教学就是教教科书,历史学习就是学教科书,这种狭隘的教材观容易导致课堂“教与学”过死,使教科书在教学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甚至出现对教科书的观点盲从、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好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改所说的教材是很宏观的,教材是多种类型的,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